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硅基技术在产业上的地位,未来几十年应该仍不可撼动( 三 )


制造芯片所需的高纯度的石墨烯获取难度很大 , 石墨烯晶圆的制造也十分困难 , 虽然已经做出了原型 , 证实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 但是产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即便生产制造技术取得突破 , 在与主流硅基竞争时 , 成本问题仍是必须迈过的坎 。 还需建设相应的产业生态链 , 如设计工具和制造装备等 , 这将是一项极大规模的系统工程 。
采访人员: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 您还有哪些建议?
吴汉明: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多 。 因为产业链特别长 , 想在每个环节上都做到面面俱到非常难 。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 我们要有自己的发展定力 , 全力练就自身内功 。 坚持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思路 。 保持开放心态 , 支持全球化发展 。
在芯片制造领域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充分利用国家重大专项取得的成果 , 继续支持先进工艺研发工作的同时 , 大力支持特色工艺和相关的产业链的各环节发展 。 后摩尔时代的产业技术发展趋缓 , 市场和技术创新空间大 , 也是我们作为追赶者的机会 。
二是坚持产业引领技术路线 。 我国集成电路技术研发起点不晚(1958年自制硅单晶 , 1965年研发IC芯片 , 2014年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 经历了7年多的发展 , 我国进口半导体总值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比例从64.8%增加至82.2%) , 但投入的资金太散太少 , 龙头企业发展过缓 , 产业领军人才奇缺 , 远跟不上全球产业发展的步伐 。 我们的科技创新一定要有产业引领才有机会 。
三是保持战略定力 , 坚持自立自强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 以开放心态与全球企业合作 。 虽然全球化途径不畅 , 我们依然需要努力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外企本土化进程 。 其中世界IP龙头企业ARM公司和其他一些国际大公司的本土化也许是值得研究和参考的例子 。
四是建立具有成套工艺能力的设计、制造一体化 , 科教产教融合的公共技术平台 。 成套工艺是芯片产业技术水平的唯一标志 。 在具备成套工艺基础上 , 这个平台需要具备以下四大功能:一是孵化创新型中小设计企业 , 缩短研发周期;二是为装备和材料企业等提供成套工艺验证流片;三是构建科教产教融合的产业新人才培养模式 , 提供产教融合实习场景;四是成套工艺支持企业研发、生产芯片制造的共性技术(例如产品良率提升、芯片生产优化调度、虚拟生产线建设等) 。 平台建设须保持开放心态 , 与全球企业开展交流 。 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前瞻性 , 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作者丨许子皓
编辑丨连晓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硅基技术在产业上的地位,未来几十年应该仍不可撼动】美编丨马利亚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硅基技术在产业上的地位,未来几十年应该仍不可撼动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