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辛巴又爆出近20位主播售假( 二 )



客观来说 , 无论是假燕窝 , 还是假面膜 , 这些假货事件只是万亿市场中的一件小事 。 但是当这一件件小事叠加起来 , 就不由得让人思考一些问题:直播间的假货为什么屡禁不止?直播带货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
假货屡禁不止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卖假货 , 很赚钱 。
从生产者层面看 , 正规的商家生产制造商品时 , 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研发、推广、品牌价值、商品质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而对于假货商家 , 大部分成本都无需承担 , 从而形成巨大利润空间 。
从直播销售端来看 , 在带货过程中 , 主播往往要讲解数十上百种不同的商品 , 留给每一个商品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 , 团队很难对每件商品进行规范化检查 。
在黑幕之下 , 甚至有主播会知假售假 , 一方面因为主播数量众多 , 且不需要太多资质证明就可以带货 , 另一方面 , 平台为了发展 , 在早期也不会大力限制 , 所以 , 就算主播被查出问题需要赔偿 , 违约成本也并不高 。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流量的尽头是带货” , 这句话清楚的表明了 , 流量主播们变现的迫切心态 。
而在假货事件背后 , 直播电商表现出的一个系统性难题是:不够长期主义 。
疯狂参与直播的小品牌 , 不具有长期主义 。 假燕窝事件中 , 打假人王海称其“每百克(一碗) , 连带包材 , 内容物 , 加工费 , 工业成本不超过1块钱” 。 而在其电商旗舰店中 , 100gX10碗礼盒装的价格为398元 , 相当于一碗39.8元 。

期待迅速变现的主播 , 也不具有长期主义 。 爆红的主播越来越多 , 但主播的火热周期往往不超过3个月 , 很难指望他们拥有质检局的能力 。
加速电商转型的平台 , 在早期也没有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的限制 。 直播电商发展到现在 , 其实也就四五年的时间 ,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还远没到成熟期 。
甚至被直播带货吸引过来的消费者们 , 也不够长期主义 。 兴趣直播激发了潜在需求 ,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受低价影响而冲动消费 。 据《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 , 直播电商的平均退货率为30%-50% , 而传统电商为10%-15% 。
一场假货风波 , 揭开了直播间的假货毒瘤 , 而顺着毒瘤往下深挖 , 看到的是直播行业的系统性难题 。

而整个事件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 , 主播集体售卖“假燕窝”事件 , 是发生在2020年 。
经过这两年的成长和治理 , 直播间的假货虽然没有彻底根除 , 但整体行业生态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 , 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转变 。
现在的直播电商行业 , 终于来到长期主义的十字路口 。

直播电商 , 走到长期主义的十字路口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 2022年的直播电商市场规模或将突破3.4万亿元 , 在短短4年时间里 , 直播电商的规模就从2017年的196.4亿元膨胀到2021年的23615.1亿元 , 最高增速达589.46% 。
这种超高速增长的模式 , 带来了行业对直播带货模式的超高预期 , 也带来了上述种种乱象 。 但是一种业态有其高速的成长期 , 也必然有盘子做大后的成熟期 。

对假货难题的处理、对用户的重视、对品牌的培养 , 决定了行业是否能走向长期主义的成熟期 。
并且 , 直播电商行业的天花板已经越来越近 。
根据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12月 , 中国有9.3亿人看短视频、8.4亿人网购 。 其中 , 电商直播用户规模4.6亿 , 占网民整体的44.9% , 年增长率为19.5% 。
按照现有的增长率测算 , 未来3年直播电商的用户规模预计达到8亿左右 , 基本覆盖所有的电商用户 , 直播电商的天花板也清晰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