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共享单车的公地悲剧和建议

编辑导语:共享经济发展至今,在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共享单车亦是如此——在本身不能实现完全盈利的情况下进行市场扩张,最终导致平台无法承担,导致出现“公地悲剧”。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公地悲剧问题,以及对公地悲剧问题的建议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ofo|共享单车的公地悲剧和建议
文章插图
共享经济是当下热门风口,而共享单车又是其中一大热门。但目前为止,排名靠前的几家共享单车,本身盈利能力不足,只能卖身巨头。而ofo不愿意卖身,想保持独立,最后只能倒闭。共享单车的落败暴露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公地悲剧问题。
所谓公地悲剧,就是共享单车在本身盈利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市场,采取用一次支付一次的短期租赁模式。虽然可以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都有车可用,但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中,用户承担太少,平台承担太多,用户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导致单车的运维等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公地悲剧,平台盈利乏力。
而我的建议就是首先把市场限定在校园等范围内,并改为长期租赁的模式,租赁时间至少一个学期起步,并让用户承担基本等同于自用单车的责任以及适当成本。这样便可以有效降低运维成本,避免公地悲剧,增加盈利。
一、公地悲剧先来看看共享单车的成本利润情况,文章《ofo、摩拜的风口在哪里? ——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及盈利现状分析》对合肥市的共享单车市场的估算如下:
ofo|共享单车的公地悲剧和建议
文章插图
可以看到,共享单车的运维成本和营业收益基本持平,说明运维成本确实是总成本中的大头,而其中又以运维人员工资以及维修、折旧费居多。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个公地悲剧中,平台、用户、政府(或学校)的具体情况如何,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局面。
1. 平台首先是平台方,他们采取的策略是短期租赁,也就是用户使用一次就支付一次。
这样用户确实可以在城市的大多少地方都能够骑到车,解决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这样的短期租赁模式,用户付出的成本太低,用户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车,感觉是一次性用品。
所以虽然共享单车本身的使用和自用单车都一样会损坏,但显然用户会更不爱惜共享单车,所以共享单车的损毁率和折旧速度都明显比自用单车高。用户不需要承担维修费用,也没有责任,只需要最后把锁锁上了,就万事大吉。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见的损耗(如轮胎磨损、刹车磨损),或者可见的损耗(链条断了、爆胎了)都基本无法监督,使用之后的单车也得不到一个好养护,本来就停在户外雨淋日晒,增加折旧率。还经常看到单车倒地上没人扶,有些倒在杂草堆里脏兮兮的没人用,甚至有些还被扔到了河道里,这些损坏过程可以说司空见惯了。
而上述损失都需要平台承担,而平台想要监管的话,也是困难重重,要花费更大的人力和技术成本不说,还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
因为共享单车本身置于广大的城市空间,远离监督人员,技术监督也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单车使用过程基本处于监督离席的状态,基本靠用户自觉。发生了损坏,也不可能指望用户个个正义爆棚,给你举报那些不良行为。
另外车辆的损坏过程大部分都是累积的过程,你很难把所有责任归到最后用坏的那个用户头上,如果选择平摊,那那些骑车素质高的用户也会不买账,不能服众。
总之,这种短期租赁模式下,一辆单车用户众多,损坏的过程监管困难,责任不清,最后只能平台兜底,那就极大增加运维成本。每个人都是做了一点小小的恶,但累积起来却是平台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