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军院士:破解半导体微缩技术瓶颈的两大路径( 二 )


“设计公司的产品需要找工厂加工 , 但之前都是一些非专业的加工 , 碰到了很多麻烦 , 产品有了问题后两者会扯皮 , 到底是制造的问题 , 还是设计的问题 。 台积电出台的标准化让所有设计公司有章可循 , 只要按照它的标准来做设计保证能成功 , 不成功就赔钱 。 ”
由于晶圆制造成本快速飙升 , 而Fabless资产轻、初始投资规模小、对市场需求反应快速、转型相对灵活等特点使得其备受青睐 。 到1990年前后 , 高通、英伟达、联发科等大量Fabless公司成立 , Fabless迅速崛起 。 数据显示 , 1994年-2010年 , 集成电路设计业处于井喷期 , 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66% , 同期IDM(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 。 2010年-2021年 , 集成电路设计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降至10% , 但仍高于同期IDM的4.5% 。 2010后 , Fabless进入稳定发展期 , 2021年占比升至31.6% 。
魏少军表示 , 这表明设计+代工的商业模式展示了非常强的生命力 。 对于代工厂而言 , 设计公司生产订单的填充使得代工厂具备规模效应 , 摊薄单位成本 , 进而能获取更多设计公司的生产订单 。 对于设计公司而言 , 代工厂的生产成本降低 , 也就降低了设计公司的进入门槛 , 进而催生了更多设计公司 。
中国芯片设计业已具可观规模
就中国而言 , 近年来芯片设计业的发展之快有目共睹 。 据介绍 , 2021年 , 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已超2800家 , 全行业销售预计为4586.9亿元 , 同比增长20.1% 。 2021年中国已有400余家设计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 两三家企业超过100亿元 , 相当一批企业超过了10亿元 。
从集成电路设计的区域销售情况来看 , 长江三角洲地区占据半壁江山 , 京津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紧随其后;去年所有销售规模进入前10的城市设计业销售增速都超过了60% , 其中增速最高的城市是济南 , 增速达到了193.9% 。
从2021年的发展来看 , 消费类电子占到较大分量 , 通信占比略微下降 。 但通信在集成电路发展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 魏少军认为随着关键技术突破以后 , 中国在通信、计算机电子方面的发展指日可待 。
“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有自身特点 , 以中低端为主 , 高端产品不是太多 , 但也不是没有 。 ”在魏少军看来 , 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产业规模 , 也有了完整的产品体系 , 下一步的发展是从追赶到并行 , 并在部分领域逐渐实现领跑 。
魏少军表示 , 集成电路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集成电路产品 , 与用户的关系非常紧密 , 因此要紧紧与客户联系 , 理解他们的应用 , 了解他们的需求 , 以创新为动力驱动发展 , “中国的应用如果要走到世界前列 , 芯片设计人员必须站在时代潮头 , 勇当弄潮儿 , 才能引领产品发展 。 ”
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挑战与破题
经过多年发展 , 集成电路设计业当下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 又面临哪些挑战?
魏少军介绍 , 在尺寸微缩技术下 , 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是天文数字 , 比如5纳米工艺下 , 一个平方毫米上可以集成大约1.1支晶体管 , 系统复杂度极其高 。
但一方面 , 集成电路集成度在不断提升 , 应用领域在拓展;另一方面 , 今天的半导体微缩技术已经逼近物理极限 , 未来必然会受到限制 。 此外 , 芯片设计还面临速度、功耗、灵活性、软硬件协调配合应用的困境 。
除了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持续往前发展 , 魏少军认为 , 未来集成电路发展有两条新路径:一是芯片架构的创新 , 另一条路是采用微纳系统集成的方式使得产品能够异军突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