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球:“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李立球:“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文章图片
李立球(右)与同事一起对机组进行精度保养
与别的生产线机组轰鸣相比 , 李力球负责的机组今天显得安静 。 走近一看 , 原来班长李立球正和同事在对机组进行精度保养 。 “本来今年1月份就要进行保养的 , 但因订单太多 , 没法让生产线停下来 , 就一直拖到今天 。 下午又要开机正常生产 , 现在排的生产单哪怕一分钟都耽搁不起 。 ”
“延期4个月才做保养 , 这期间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吗?”我问 。
“没有 。 1月份至今 , 我们还没有接到一单质量投诉 。 ”李立球自信地说 。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听说这条生产线很多班长都不敢接 , 前两任班长接了又先后放弃 。 ”
李立球:“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凭经验而已 。 ”李立球的回答 , 与宋代欧阳修《卖油翁》里“我亦无他 , 唯手熟尔”如出一辙 , 这不禁让我对眼前这位瘦瘦高高的产业工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
李立球来自广西玉林 , 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 但他还是读完了初中 。 19岁那年 , 李立球觉得自己长大成人 , 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庭经济压力 , 于是到广东打工 。
“第一份工作是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一个服装厂熨衣服(牛仔裤) 。 用蒸汽熨衣服 , 在高温下作业 , 工作环境蛮辛苦 , 特别是夏天 , 热得整个人像蒸猪一样红彤彤虚肿 。 赶货还不分白天黑夜 , 只要有货回来 , 就要及时熨好出货 。 这份工作也就坚持了一年 。 ”李立球说 。
2004年正月初八凌晨三点 , 李立球跟随叔叔、堂哥从老家来到志达钢管老厂 。 “当时看到行政楼(主管级宿舍)这么好的环境 , 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 , 心想哪一天我一定要住进去 。 ”
然而进厂不到三天 , 李立球住进行政楼的念头就破灭了 。 他找到叔叔和堂哥说:太累太辛苦了 , 我不想做了 ,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 “刚进老厂工作时 , 设备还比较陈旧 , 有些工艺需要全手工操作 。 相对于在制衣厂的熨衣工作 , 我捡管更辛苦 , 活也更脏 。 当时我还被安排上夜班 , 从夜晚9点工作到凌晨7点 , 除了工作、吃饭 , 其余的时间都是在睡觉 。 生活节奏一时未调整过来 , 对这份工作很不适应 。 原本希望换个工作环境 , 学点儿技术 , 但进来志达跑龙套不说 , 还被安排在晚上跑 , 心里对已在这里工作几年的叔叔和堂哥多少有点儿埋怨 。 ”
叔叔和堂哥的轮番游说没能打动李立球 。 车间领导对他说:这里能住进行政楼的每一位主管或班长 , 当年都跟你一样从杂工、最简单的工种做起 。 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 , 希望你能把握机会 , 不断学习 , 不断进步 , 将来搬进行政楼 , 里面还有空调 。 “领导一席话讲到我心里去了 , 工作哪里不辛苦?住进空调房那才是享受自己努力挣来的生活 。 ”
李立球坚持留了下来 , 两年后 , 转做钢管生产线机台操作 。 内调到志达精密管业后的2009年 , 已在志达工作5年的李立球升任机组班长 , 也如愿以偿地住进了宿舍楼 。
机组主要生产小口径薄壁去内焊道优质焊管 , 一直是志达精密管业的拳头产品生产线 。 志达优质管生产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由于管壁薄、管径小而且要求去内毛刺 , 生产难度非常大 。 刚做班长时 , 李立球有些茫然 , 因为班长必须懂得生产线全线调机 。 “这项工作难度确实很大 , 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 好在我的师傅黄志强亲手示范指导 , 慢慢对这份工作才得心应手 。 ”
2011年6月 , 业务部门拿回管壁和口径更小的汽车用优质焊管订单 , 一个更大的挑战迎面而来 。 “因为优质管管壁更薄 , 管径更小 , 我们需要反复调机 。 如果机调不好 , 产品容易起压痕 , 成材率会大大降低 。 这个问题不解决 , 将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 ”为了攻克调机难题 , 李立球每天加班加点反复调试 。 “刚开始经常失败 , 一整天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 心里很急 。 当时天气很热 , 衣服被汗水湿透后 , 一日换来让人失望的结果 , 有些同事气得把工具扔到地上直接说不干了 。 ”李立球回忆 。 同事有情绪可以理解 , 但他作为班长绝不能认怂 , 唯有找到解决办法才是出路 。 “只能每天一而再再而三反复调试 。 我相信每一次失败 , 都会看到更多细节 , 都会离成功更近 。 ”后来 , 其他环节调试完成了 , 但焊接成功率始终不够 , 李立球决定采用口径更大的模具试验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在大胆的尝试和不懈努力中 , 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