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主流|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发布2.0版本

【业界主流|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发布2.0版本】在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开源一周年之际 , 一个功能更强、性能更优的全新版本同步推出 , 加速赋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
在8月30日举行的“2021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启动仪式上 , 之江实验室副主任、天枢平台总架构师鲍虎军代表实验室发布天枢平台2.0版本 , 该平台将作为本次大赛的官方竞赛平台 , 为大赛提供全流程支撑与服务 。
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是由之江实验室牵头 , 联合北京一流科技等单位共同打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智能开源平台 。 自2018年10月启动研发以来 , 天枢平台得到了国家发改委项目支持 , 1.0版于2020年8月开源上线 , 2.0版本在今日重磅推出 , 其易用性、功能完备性、应用丰富度等均有大幅提升 。
正式开源一年以来 , 天枢研发团队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 , 以每三个月迭代一个小版本的速度 , 推动天枢平台实现功能模块的不断优化与整体性能的提升 。 天枢2.0的深度学习框架全面对齐PyTorch接口 , 只用一行代码就能兼容PyTorch 。 此外 , 深度学习框架还支持动态图和静态图复用同一套代码 , 减少了开发量 , 也降低了开发者的学习成本 。
在AI模型开发平台方面 , 可单独部署的可视化工具包和远程连接功能 , 是本次迭代的两大亮点 。 可视化工具包兼容业界主流框架 , 实时、直观展示训练数据 , 在功能和响应速度上比肩业界主流训练可视化工具 。 远程连接和镜像管理功能为专业算法开发人员而生 , 提高了开发者的工作效率 , 突破了平台的功能限制 。
值得一提的是 , 天枢模型库集成了智能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推荐系统、强化学习和模型压缩等六大领域50余种算法 。 其中 , 天枢团队和复旦大学联合研发的中文预训练模型CPT , 开创性地使用“深编码-浅解码”结构 , 大幅提升了运行效率 , 多个指标领跑主流中文预训练模型 , 表现亮眼 。
回顾天枢开源这一年 , 聚码坊开源社区、天枢生态开放课题相继推出 , 六大应用领域生态伙伴携手合作 , 500多家机构和企业用户部署应用 , 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一流科技、燧原科技等创新机构共同参与 , 一个学术界、产业界共同打造的人工智能核心生态圈初具规模 。 天枢平台总架构师鲍虎军在发布会上推出了“之江天枢生态建设计划” 。 他表示 , 天枢平台以服务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小型企业为重点 , 未来将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专业版、通用版平台的私有化部署和运维 , 并开放小规模算力 , 提供免费的模型训练服务 。 天枢平台将继续设立开放课题 , 在先进算法与算子库构建、深度学习算子自动生成和编译、智能数据处理和分析和国产硬件的适配和部署等方面 , 与合作伙伴共同优化天枢平台 。 天枢团队还将在高校、网络课堂和自媒体社区等平台 , 开设“天枢学院” , 为用户答疑解惑、鼓励开源贡献 , 并分享人工智能前沿创新技术 。
作为智能计算软件基础设施 , 天枢平台将持续打造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模型开发、模型训练部署、算力管理、国产AI芯片适配、算法应用等能力 , 进一步拓展软硬件一体化合作伙伴的“朋友圈” , 根据特定场景需求做定制化开发 , 赋能智慧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等十余个专业领域 , 共建产学研用结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生态 。
在现场分享环节 ,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潘云鹤表示 , 随着人工智能2.0时代的来临 , 数据、算法和算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 之江实验室在2018年启动部署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 , 致力于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研发机构提供算法和部分算力支持 , 是一个公益性的平台 。 自天枢平台开源以来 , 平台已经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 体现了中国人工智能富有特色的研究和应用之路 。 希望科研人员和行业伙伴用好之江天枢平台及开放生态 , 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力量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平台中迅速成长 。 □采访人员 朱涵 杭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