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网
又到开学季 , 一批青年人站在了人生的重要交叉口:迈入大学、考研考博 , 都意味着一段新的人生篇章即将开启 。 面对未知、充满挑战的“新世界” , 我们该如何出发?
最近 , 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AILab及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在2022腾讯犀牛鸟精英研学营上首度回顾其科研历程 , 分享了做好研究和技术需要的工匠精神(“W.T.O.”理论) , 为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青年人寄言 。 “W”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 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也需要一万小时的锤炼才成为世界级大师;“T”也被称为钉子理论 , 要往深的地方钻下去 , 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O”来描述一个人的认知边界 , 要对未知世界保持好奇 , 不断拓展 , 同时聚焦 , 并提高获得能力的能力 , 终身学习 。
文章图片
以下为张正友博士演讲原文:
各位同学好 , 我是腾讯AILab及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 。 回想起来 , 我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和相关工作已经快四十年了 , 在这个过程中 , 也积累了一些个人感悟和经验总结 。 今天 , 我就从自身的科研经历出发 , 与即将迈入新世界大门的你们分享 , 我认为科研人、技术人必须具备工匠精神 , 我把它总结为“W.T.O.”理论 , 希望能对你们往后的人生有所助益 。
W:顿悟时刻的奥秘:灵感来源于持续的积累
一万小时定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 也就是我要讲的W(万) 。
它最早是瑞典心理学家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AndersEricsso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 , 通过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Gladwell)2008年写的《异类》(Outliers)的描述更广为流传 。 埃里克森和他的两名同事在顶尖水平的柏林音乐学院展开了研究 , 为什么进入学院的人都是“天才级”的人 , 但最后他们有的成为了音乐老师 , 有的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师 。 为什么?研究发现 , 那些成为世界级大师的学生都花了至少一万个小时去训练 。 这说明 , 这背后的差别并非天赋所致 , 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精进技能 。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珍惜天赋 , 并用“勤奋”去灌溉它 , 才能开花结果 。
这个理论是有脑科学实验支持的 。 一个人的智力在链接神经元的突触 , 而突触的强度不是一成不变 , 具有可塑性(neuralplasticity) 。 通过训练 , 有用的突触就会被加强 , 无用的突触甚至被修剪掉 , 使得大脑工作的效率更高 , 消耗的能量更少 。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Levitin和诺贝尔奖获得者HerbertSimon也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 , 去理解和掌握一种认知复杂的知识或者技能 , 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
Ahamoment , 顿悟时刻 , 是每个真正做研究的人都在等待的瞬间 。 我相信大家都在期待这种喜悦感的来临 。 在很多人看来 , 灵感是一瞬间的事;但在我看来它是在漫长等待后冒出来的“种子” , 需要长久的积累和等待 。
中国有一句古诗 , 叫“踏破铁鞋无觅处 , 得来全不费功夫” ,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 想要得来不费功夫 , 前提是你要踏破铁鞋 。
在我年轻的时候 , 差不多两年才会发表一篇论文 , 这个频次在学界并不算高 。 但是 , 每个论文到现在为止都是有影响力的 。 我认为 , 静得下心 , 沉得住气 , 才能做出来影响行业、甚至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 。
当然 , 我这里讲的勤奋 , 不是拼命 , 不是瞎忙 , 是高效、专注地利用时间 。 学会分辨diligence和busy , 这个很重要 。
- 我国最新网民数量公布
- 新疆沙漠雨后出现一张“狐狸脸”,无人机记录下神奇一幕
- 罗普特:2022年上半年亏损1959.49万元
-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冯怡 记者 严粒粒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无厘头的...|光通信专家谢伟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储备互联网的未来
-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今日|国产基因测序设备龙头华大智造今日申购 营收高速增长赋能“中国智造”
- 本文转自:南充新闻网7月30日下午|比心app受邀参加“2022游戏责任论坛”,分享宝贵经验
- 本文转自:环京津新闻网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越来越以兴趣为基点|Soul App为Z世代打造“无压力”社交元宇宙
- 本文转自:人民网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打卡2022年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 特色展区抢先看
- 本文转自:大河网大河网讯 8月31日|10个项目达成签约意向!第十一届中国北斗应用大会以会招商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图说: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五朝元老”的参会体验:见证了长三角、尤其是上海的人工智能生态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