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夷|对话|城市之眼如何打造数字化城市的视频大基座?( 三 )


在研发过程中,有很多功能需求随着对于“一网统管”理念理解的深入而经历多次变更和重新规划。能力中心需求反复推敲和重构,明确平台在业务层和数据层同现有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服务交换形式,整个业务逻辑设计规划难度也很大。

  • 涉及技术面广,架构设计难度大
城市之眼是跨多个技术领域的产品,需要整合不同的技术条线,包括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领域、GIS、微服务、云计算领域的技术。
同时,需要构建一个高可靠高兼容性的平台架构,让各类技术能够模块化地进行无缝集成和协同,同时还要考虑平台的伸缩扩展、高并发和平台级联等,难度极大。
  • 项目和产品进度并线,开发资源紧张
城市之眼作为全域视频基座,无论是在开发难度还是开发量上都是巨大的。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也很长,但是为了配合“一网统管”的推进进度,项目组就需要同时进行项目开发和产品研发工作,导致开发资源紧张,协作要求也很高。
《雷锋网》:这个产品标准化程度,通用性怎样?是否不需要经过重度定制化就可以给其他城市或行业进行使用和部署?
王夷:城市之眼平台的规划一开始就是按产品化要求,进行标准化功能模块设计的,并且划分了同基础视频联网平台和视频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和服务的解耦分层设计。
因此,平台标准化程度和通用性都较高,在其他城市或行业部署应用的时候,大部分视频治理、视频赋能管理的基础功能都无需定制,可实现平台的部署即使用。
如果项目上涉及到非标设备和异构系统的能力接入以及专用权限认证系统等第三方系统整合,需要进行部分定制工作。如果用户将平台作为视频应用系统使用,那可能存在应用层面的定制开发工作,如果仅把平台作为视频基座赋能原有业务系统,那定制化程度可以进一步减少。
《雷锋网》:近几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一网统管”建设,在这趋势下,城市之眼又是分哪几步助力“一网统管”落地的?是否可以结合“全量视频汇聚、全域权限管理、算法生态构建”三大定位来谈谈?
王夷:城市之眼助力“一网统管”落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基座赋能”到“场景探索”再到“全效提升”,每个阶段落地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存在交叠进行的情况:
  • 第一阶段 “基座赋能”
在市、区两级推进建设城市之眼平台,依托平台将全市异构视频资源和视频能力归集在统一平台,对视频流、视频数据、用户权限、计算资源能力进行统一治理和管理,构筑基础的城市视频基座,构建全域的视频图像应用体系,并通过共享服务形式面向城运及各委办局进行赋能,输出视频调阅和视频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在业务场景中进行视频深度应用夯实基础。
  • 第二阶段 “场景探索”
建设终究是为了实战应用,而把用户对应用的反馈善加利用,也会反过来促进和指导建设。秉承这样的理念,在市区一体的视频基座建成之后,甚至是在建设的同时,我们就开始持续关注并参与各委办局、各级城运中心在业务场景上的视频应用的场景探索,提取共性需求,提炼各类治理场景下视频智能化相关产品,与城市“一网统管”建设工作共同发展。
  • 第三阶段 “全效提升”
随着城市“一网统管”业务形态趋于平稳发展,业务场景趋于固定,我们将根据前期应用探索成果,将一批提高工作效能的视频智能化产品补充,并调整完善视频相关体系和规范,赋予平台更高的前瞻性和合理性,全效提升其一体化和智能化水平,助力打造城市智能体,协助城市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