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如何用"底层逻辑"看透世界的底牌?( 四 )


在团体之外,要想达成更大规模的社会协作,我们就要寻找更大的共同点。
现在,公司与公司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基本都遵循普世法则,采用诚信、契约精神。
这时就可以连接更大的共同体,甚至服务全人类。
从“自然法则”到“族群法则”再到“普世法则”,我们一步步获得了更大规模的社会合作,这也是文明进程的方向。
所以,选择哪种法则与别人协作,决定你能走多远。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在我做企业顾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有些创业公司率先使用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是创造了新的产品。
但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大量的人来模仿,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几乎把创业小公司消灭掉了。
这些创业公司内心就会觉得非常不公平。
这件事是谁的错?
我们可以在表层无休止地争论孰是孰非,但要想找到不同情境下不变的本质, 我们还是要深挖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是3个视角:
法学家的视角、经济学家的视角、商人的视角。
什么意思?
我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坏人 A” 将“受害者 B”,诱骗到没有锁门的“工地 C”。
B 摔死了,是谁的错?
法学家会说:是“坏人 A”的错,这是蓄意谋杀。
但是如此是非观,不能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经济学家会说:是“工地 C”的错。
啊?为什么啊?这也太冤了吧?
因为,整个社会为了避免“受害者 B”被“坏人 A”诱骗到工地的成本,比“工地 C”把门锁上的成本,要高得多。
如果惩罚了“工地 C”,虽然工地觉得冤,但是以后所有的工地都会把门锁上了。
这类悲剧会大量减少。
所以,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在谁。
虽然听上去不合理,但有时比纯粹的“道义”更有长远的效果。
最后一个角度,商人会说:是“受害者 B”的错。
不管你们惩罚“坏人 A”还是“工地 C”,“受害者 B”都无法起死回生。
整件事情中,“受害者 B”的损失最大。
B 只能怪自己,不该笨到被 A 欺骗。
只有这样的认知,才能保护 B 自己。
所以,商人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是非。
说回开头的创业公司案例。
如果创业公司说是大公司的错,它们占据太多社会资源,为富不仁。
这时,用的是法学家的视角。
这就有问题了,因为这是商业的事件。
指责大公司他就会停手吗?不会的,只要它不违法,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作为创业者,你要用懂得用商人的视角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所以,我们要结合不同环境,在法学家视角、经济学家视角、商人视角中,选择最合适的来判断是非对错。
讨论问题的底层逻辑在《5分钟商学院》课程中,我们有一句话: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这句话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底层逻辑 —— 讨论问题的“底层逻辑”。
我们跟别人讨论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有4个层次:事实、观点、立场、信仰。
我们分别解释一下。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入秋了,你说:今天好冷啊。
请问,这是事实,还是观点?
天气变热、变冷,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这应该是事实吧?
错。今天好冷,不是事实,是观点。
那什么才是事实呢?
今天气温10度,这才是事实。
至于你觉得10度是冷是热,都是你个人的观点。
事实和观点是我们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