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佛学常见词汇 , 是佛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句 。
般若译义是智慧 , 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 , 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 , 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 , 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 , 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 。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 , 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 , 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 , 信受奉行 ,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 。
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 , 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 , 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 , 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 , 玄奘、罗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 。
乃由于他们的简化 , 《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 , 为了重点突出 , 故删除未译 。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中最短的一部经典 , 它的意思是说 , 众生通过无垢清净的智慧可以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即三界六道)到达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 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 , 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
心经是借著伟大的智慧 , 到达解脱彼岸的一种心态 , 据说 , 玄奘大师在取经的过程中 , 经历过很多的危难 , 就靠这部经获得精神的力量 , 突破险阻艰辛 , 才能达成伟大历史使命的 。
解释如下:
观自在菩萨 , 修行深般若法门 , 当其功行圆满之时 , 心中如明镜照亮 , 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 , 身心无我 , 本然清净 。于是自觉而觉地 , 度化众生脱离苦海 , 同登觉悟之岸 。
舍利子:色之表象离不开空之本质 , 而这本质离不开表象 , 它们不是两件对立的事物 。色本来就是空 , 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来面目 。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现象与空相同 , 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 。
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 , 皆同一不二 , 平常无差别 , 既没有产生 , 也没有灭失 , 即无所谓污染 , 也便无所谓清净 , 既不会增长 , 也不会消减 。
所以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到的这个五蕴皆空的境界中 , 没有物质色身 , 也没有感觉、知觉、意志、判断 ,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思维器官 , 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应的感觉除去烦恼 。没有"六根" , "六境" , "六识" , 没有烦恼 , 也没有除去烦恼的菩提 , 乃至没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缘系列 , 也没有涅槃没有世间一切皆苦的念头 , 没有世间苦及其原因的说法 , 没有苦因可除的希望 , 没有修行而脱离苦痛的方法 。总之 , 没有般若智慧 , 以此求般若便什么也不会得到 。
修行般若法门由本来"无所得"的缘故 , 因而无所不得 。诸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 , 证得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由于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便没有生死恐惧的心理不安 , 便没有世俗之人颠倒的梦想和痴迷的欲望 。
因此而最终达到涅槃 。十方三世的诸佛 , 也依靠般若智慧而达彼岸 , 证得无上的脱苦之师 , 是最高圆满的一切智慧 , 是无与伦比的总持法门 。它能解救一切苦厄 , 是真法实相而不是虚假的幻相 。
所以 , 于是宣说般若法门的总持咒 , 咒说:揭缔 , 揭缔 , 波罗揭缔 , 波罗僧揭缔 , 菩提萨婆呵 。
扩展资料:原文:
观自在菩萨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 照见五蕴皆空 , 度一切苦厄 。
舍利子 , 色不异空 ,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舍利子 , 是诸法空相 , 不生不灭 , 不垢不净 , 不增不减 , 是故空中无色 , 无受想行识 , 无眼耳鼻舌身意 , 无色香声味触法 , 无眼界 , 乃至无意识界 , 无无明 , 亦无无明尽 , 乃至无老死 , 亦无老死尽 , 无苦集灭道 , 无智亦无得 。
以无所得故 , 菩萨低陲 ,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 心无挂碍 , 无挂碍故 , 无有恐怖 , 远离颠倒梦想 , 究竟涅盘 , 三世诸佛 ,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 是大明咒 , 是无上咒 , 是无等等咒 , 能除一切苦 , 真实不虚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 波罗揭谛 , 波罗僧揭谛 , 菩提娑婆诃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