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盒马鲜生如何筑起生鲜壁垒( 二 )

生鲜商品虽然非标化 , 但产业是向标准化靠拢的 , 而制度就是标准 , 以更好地约束生鲜商品的各种潜在生产、流通和销售风险 。
买手制模式 , 是盒马很早就开始应用和强化的一个发展制度 , 这个模式对团队的专业度、市场敏锐度、营销能力、谈判能力都有不小的要求 , 甚至说带一点研发属性 , 所以搭建的成本并不低 。
在高标准的搭建要求下 , 盒马的买手制就拥有了反向定制的能力 , 或者说拥有了精细化选品的能力 。 通俗地说 , 买手制让盒马可以自主决定台子上摆什么商品 。 其实在买手制出现之前 , 生鲜商品没什么选品概念 , 都是有什么卖什么 , 什么好卖卖什么 。
不走寻常路让盒马可以在选品上更主动和自由 , 加上提前对市场进行深度调研 , 所以盒马的店里才会有来自全球的特色生鲜商品 , 比如阿拉斯加的帝王蟹、挪威的三文鱼等 , 频出爆款 。
买手制可以决定流通前环节 , 那流通中和流通后呢 , 毕竟网红生鲜是要卖到全国的 。 盒马终端门店规模大 , 目前已经超过300家 , 而且在全国都有布局 , 加上密集的仓储流通设施 , 短时间铺开并不难 。
还有包装和营销 , 生鲜从产地到上架售卖 , 好的包装和营销可以让生鲜的商品力大大加分 。 盒马一直很重视生鲜商品的包装和营销 , 比如之前推出的“日日鲜”品牌商品 , 为追求商品新鲜会牺牲一定的毛利 。
非标化的生鲜与这一策略非常契合 , 比如通过一致包装能够提高生鲜商品的视觉标准化 , 给消费者更好的第一印象 。
总之 , 造网红生鲜挑战虽然大 , 但是盒马在制度上的特异性 , 为其制造了更多的尝试可能 。
严守供应链
供应链是生鲜的第一生产力和竞争力 , 业内早就对此达成共识 。 而网红生鲜比普通生鲜更看重供应链 , 因为市场需求大、对生鲜品质要求高 , 因而对供应链的稳定性、综合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 。
盒马也不例外 , 造成功了这么多的网红生鲜 , 更离不开供应链高强度的持续支撑 , 无非还是在两个维度上做到了不粗放 。
生鲜的质量(品质) , 是第一个维度 。 与买手制相匹配的 , 是盒马对生鲜供应链的严格要求 , 为了保证自己在产地就拿到上乘的生鲜 , 盒马都会向自己的供应商提出一些细节性要求 。
像这次走红的沙葱 , 盒马就对供应商提出要求表示只要生长15天左右 , 长度在20到25公分的沙葱 , 因为口感更嫩且清香浓郁 。
这样的要求听起来有点严格 , 但是盒马的目的其实为了服务终端消费市场 , 因为在供应链环节就进行精准筛选 , 可以统一生鲜商品的品相和品质 , 一定程度上压缩生鲜非标化的市场风险 , 避免更多的损耗 。
第二个维度 , 是生鲜的成本 。 盒马有专业的生鲜冷链流通系统 , 能够在长距离流通中降低生鲜的损耗 , 并提高生鲜流通的效率 , 从而最终在终端价格上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
不过冷链已经是生鲜玩家的标配 , 所以大家控制成本的能力还是要看流通策略的合理性、规模效应的溢出程度、最初的采购价等等 。
还是拿沙葱来说 , 其实产地收购价每斤只要几块 , 但到终端门店的价格翻了十几倍 , 就是因为流通成本太高 。 这次沙葱走红后 , 近期收购需求膨胀甚至推高了收购成本翻倍 , 但有意思的是 , 盒马的终端门店却出现了倒挂的现象 , 终端市场售价反而还大大降低 。
原因就在于盒马做到了规模效应 , 对边际成本进行了有效压缩 , 通俗地说 , 就是拿货越多 , 单位生鲜流通成本就越低 。 当然这也要一定程度归功于盒马冷链流通系统 , 一个是容纳度 , 另一个是数字流通方案 , 前者是指运输、仓储量大 , 但后者就相当复杂 , 和技术能力、经验等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