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互联网医院落地为什么这么难?( 二 )


实际上 , 实体医院也没有在旁观 。 国家对智慧医院建设和考评的政策推动下 , 实体医院也是互联网医院牌照的积极申请者 。 只不过 , 大多是处于建而不用的状态 。 原因有几个:
医疗机构相对保守封闭 , 日常工作量巨大 , 无法抽出时间去学习、了解互联网医院这个「新产品」 。 再者 , 没有人知道互联网医院有何妙用 , 怎么使用才是对的 。 第三 , 线下门诊量是医院被考核的一个核心指标 , 他们本能地认为 , 互联网医院的存在 , 影响线下门诊 。
至于那些找上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 , 院长的态度变化曲线大多是这样:从客气到探讨 , 最后忍不住会爆发 , 「你们是想让我们的医生都去你的平台吗?」
这是医院管理层的真正敏感点 。 他们不担心医生多点执业 , 但坚决反对 , 原本属于自己医院的患者 , 被互联网引导到其他平台 。
医生也有自己的困惑 。 一位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曾向张芳抱怨 , 「我现在一天看40多个号 , 2/3是患者因为感冒类似的小问题来找我 。 我很想说 , 他们没必要挂这么贵的专家号来看感冒」 。 反之 , 一些主治医师却有大把的空闲时段 , 号源不满 。 医生资源的这种不平衡 , 完全可以在诊前环节实现更有效的调配 。
就在行业所有人苦思出路的时候 , 疫情的发生 , 加速了新的突破 。
2018年 , 京东健康获得国内首批互联网医院牌照 。 2020年初 , 疫情发生后 , 他们又于1月26日紧急上线的「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 日访问量每天接近10万 。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 , 疫情发生后 , 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 。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 , 我国互联网医院已超1600家 。

拐点和支点
天津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 , 2019年就确定立项 。 这是京东健康合作的第一个互联网医院 , 也是全国第一批在线医保支付开通的医院 , 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在线复诊」「报告查询」「护理到家」「随访管理」等服务 。
但这套系统被激活 , 真正投入使用发挥功效 , 甚至让医院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 疫情是重要拐点 。
南开医院的特色是肝胆胰外科 , 而且以手术见长 。 但受疫情影响 , 部分术后需要定期换药的患者无法到院 。 所以 , 当时南开互联网医院开通了一项特殊业务「护理到家」 。
外卖、按摩、家政等各种互联网到家服务 , 如火如荼数十年之后 , 医疗上门服务才刚刚开始 。
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护理到家业务的第一单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 , 前不久他才做完造瘘手术 , 伤口要定期做处理 。 家住7楼 , 外加疫情管控不便外出 , 附近的一位护士提供了上门服务 。 张芳说 , 老人几乎穷尽了感激之语 。
这也是互联网医院介入诊后服务环节的一个鲜活例证 。 诊后服务被业内人士称作「隔空服务」 , 患者摸不到看不到 , 却要积极参与还要有依从性 , 这是行业共通的难题 , 也是互联网医院的机会 。
至于文章开头的那位内分泌科医生 , 按照惯常 , 他在每天线下门诊结束后 , 线上诊疗1个半小时 , 有时候线上接单量会超过线下 。 所在城市疫情来袭 , 自己居住的小区被封 , 他干脆将全天时间开放 , 居家两周 , 线上诊疗照常进行 。
这位医生甚至把问诊视作疫情下排解情绪的一种途径 , 从不爱与患者交流 , 到积极沟通 , 甚至鼓动同事一起提供线上诊疗服务 。 张芳全程见证了这种鲜明反差 。
疫情是催化剂不假 , 即便没有外力因素 , 医疗服务体系数智化升级走到今天 , 互联网医院作为医院连接用户的一个重要界面 , 是不可忽略的部分 。 甚至可以称之为 , 「用户解决医疗健康问题的第一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