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又一电商平台垂危,创始人恐成下一个罗永浩( 二 )


但时代在改变 , 商品质量极其不稳定的买手制正逐渐被淘汰 。
其二 , 是口碑崩了 , 买手售假事件难以遏制 。
洋码头主打的商品为奢侈品包袋、化妆品、小众潮牌、服饰鞋履等等 , 全都是非标品 , 即没有统一市场认知标准的产品 。
基于平台买手制的模式 , 数以万计的买手中自然是鱼龙混杂 , 其中最难以避免的 , 就是商品的真假问题 。 过去这些时间 , 因为真假问题 , 洋码头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投诉 。

(图源黑猫投诉)
曾碧波在公开信中也说到 , “今年春节刚过 , 非常少数的买手 , 其自身账户涉嫌售假 , 账户买卖 , 伙同聘用一些无关的所谓专业维权人士以讨债名义冲击洋码头总部 , 这进一步恶化了平台的口碑 。 ”
洋码头平台也曾想过办法应对 , 2020年洋码头就曾推出”平台鉴别”服务 , 消费者购物后若有鉴定需要 , 可以将商品寄到洋码头鉴别服务中心 , 洋码头鉴定师将进行18道检验工序 , 若商品为正品 , 还会给商品唯一数字码证书 , 以保证消费者查验商品的溯源信息 。
但事实摆在眼前 , 这项服务也并没有办法将崩塌的口碑重新立起来 。
其三 , 是信任没了 。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曾在2021年6月通报了一批存在问题的应用软件 , 其中就有洋码头 , 存在的问题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

(图源运营商财经网)
而在在去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后 , 洋码头主动进行了调整和整顿 , 但就是由于这一连续的合规改造 , 让平台历史老订单的资金无法及时结算 , 而新平台的对账信息和数据又不够透明 , 平台上很多商户和买手都对平台失去了经营信心 , 从而选择了放弃和离开 。
李嘉诚说过 , 信誉是最宝贵的经营资本 。 洋码头接二连三地让用户失望 , 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早就被消磨干净了 。

再难回到新一轮风口在公开信中曾碧波提到 , “虽然我们的未来不一定是一个千亿级的平台 , 但是聚焦我们垂直海淘高消费人群 , 聚焦在我们最有特色的直播业务做透 , 我们是完全可以重新回到新一轮风口 , 交付中国跨境行业的独有的一份价值 。 ”
这话听着令人振奋 ,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 , 终归是有差距的 。
母婴电商平台 \"蜜芽\" 发布APP停服公告 , 考拉海购被阿里收购后便进入收缩状态 , 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近期也传出“人去楼空”的消息......

关于垂直电商走向溃败的原因 , 蜜芽创始人刘楠总结道:“当综合电商拥有算法能力之后 , 可以让垂直人群在综合电商上看到垂直内容 。 ”
显然 , 原先叱咤风云的垂直电商 , 要么被并购 , 要么渐渐收缩直至“查无此人” , 要么便干脆消失在电商的历史长河中 。
整体看来 , 现在国内电商平台的巨头 , 都是综合性平台 , 毕竟在一个软件里就能买到吃的、喝的、用的、玩的 , 肯定比分开去到不同平台下单更加方便省心 。
况且现如今 , 就连综合性平台的前路也不似前几年那般顺畅 , 垂直电商就更是无需多言了 。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洋码头2017年Q1的市场份额达到26.3% , 而在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全球及中国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及典型企业分析研究报告》里 , 洋码头的市场占额仅为5.5% 。

(图源艾媒咨询)
在份额暴跌以及整个电商行业的遇冷的情况下 , 洋码头的处境更加艰难 , 洋码头也曾想过 , 通过上市来缓解资本焦虑 。

曾碧波曾对上市时间做过回应 , “对于我们而言 , 上市不是问题 , 而是什么时候上对我们比较有帮助 , 我们的融资如何助力、助推我们的商业模式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