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产”蔓延 正在拖垮被动的水滴筹( 三 )


彼时 , 谈及扫楼事件的原因 。 据燃财经报道 , 沈鹏表示 ,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线下团队的部分片区过分关注了数量 , 而不是服务质量 。 我们本身是以服务为目的 , 有的团队动作变形了 , 确实引起很多不满 , 这个是我们的问题 。 ”
水滴筹确实被动了 。 这几年 , 水滴筹尽管一直在整治平台问题 , 但却一直没有成效 , “狼来了”的故事随之反复上演 。
早在今年6月 , 水滴筹就被曝光过中介“灰产”生意的问题 , 水滴筹曾对第三方组织或个人冒充平台收取推广费的事件作出回应 。
“灰产”蔓延 正在拖垮被动的水滴筹
文章图片
彼时水滴筹和轻松筹联合发表声明表示 , 平台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组织或个人向筹款人提供所谓的推广服务 。 此外 , 筹款过程中若出现恶意刷单或先捐后返等操作将触发平台风控机制 , 相关操作会被判定为违规行为 , 平台会停止筹款服务并将筹款人列入黑名单 , 退还已筹集资金给捐款用户 。
直到近期事件的再次发酵 , 水滴筹直接连发两个声明 。 令外界失望的是 , 这两纸声明中 , 水滴筹似乎在急于撇清自己与收取推广费的第三方机构或个人的关系 , 本质的平台漏洞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 。
事实上 , 之所以屡次让中介“钻空子” , 是水滴筹平台审核和监管存在漏洞的原因 。 比如 , 中介可以制造假病历、假资料 , 一旦审核通过 , 便可以“圈钱” 。
在反复治理的过程中 , 水滴筹没能拿出有力的解决方案 , 也导致漏洞一直没被堵住 , 用户对水滴筹的信任度也一直下滑 。
水滴筹正在被“拖垮”
用户还会相信水滴筹吗?
这是摆在水滴公司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 创立六年 , 在争夺流量之余 , 水滴筹却失去了用户原本的信任 。
正如上文所述 , 为了扩大用户规模 , 争取市场份额 , 水滴筹没少下功夫 。
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价格战” 。 去年上市时 , 水滴筹就表示 , 水滴筹从成立第一天 , 就宣布“筹款0服务费” , 即便是第三方平台扣除的0.6%渠道手续费 , 也由水滴公司垫付 。
这打破了原本行业内普遍收取2%-10%手续费的行业规则 , 也意味着水滴公司需要自掏腰包来支持水滴筹业务运营 。
2019年 , 沈鹏在公开道歉信中表示 , “尽管水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 但我们从不向筹款人收取任何服务费、筹款佣金等 , 因为我们有信心找到其他合适的盈利点去支持整个公司的发展 。 ”
很快 , 现实给水滴公司带来了一记重击 , 0服务费的原则让水滴筹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 , 水滴公司的亏损也逐年增加 。 2021年水滴公司招股书显示显示 , 2018-2021年 , 公司净亏损逐级递增 , 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6.64亿元和15.74亿元 。
业绩不佳 , “赔本赚吆喝”的水滴公司决定面对现实、节流止损 。
今年1月17日起 , 水滴筹已在徐州、百色等地试点向筹款人收取实际筹款金额的3%作为服务费 , 单个筹款案例最高收取5000元 。
到了4月份 , 水滴筹正式“收费营业” , 也不再垫付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的0.6%服务费 , 也就是筹款人需要付3.6%的服务费 。
在八月份的媒体沟通会上 , 水滴筹和患者服务事业群负责人朱泽涛表示 , 筹款服务费试运行几个月以来 , 通过水滴筹发起的筹款项目平均每月约5万个 , 较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
“灰产”蔓延 正在拖垮被动的水滴筹
文章图片
朱泽涛还表示 , 3%是经过反复测算定下来的比例 , 希望能覆盖一部分运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