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美国再被打脸,只因拒绝一人,竟输掉5G之争?

risc-v|美国再被打脸,只因拒绝一人,竟输掉5G之争?

文章图片

【risc-v|美国再被打脸,只因拒绝一人,竟输掉5G之争?】risc-v|美国再被打脸,只因拒绝一人,竟输掉5G之争?

文章图片



我们中国有着最广泛的5G网络建设基础 , 要知道5G的网速几乎是4G的100倍 , 根据《人民日报》的数据 , 目前我们的5G基站数量已经达到了160万个 , 相比之下 , 美国只有10万个 。 那么 , 我们是如何取得领先的呢?这里就要提到一个人 , 他就是埃尔多尔·艾利坎 。 相信大多数小伙伴对这个名字还很陌生 , 但他却是我们的老朋友 , 甚至连华为也曾在2018年在深圳总部为他颁奖 , 因为正是埃尔多尔·艾利坎开发出了5G基础技术 。

埃尔多尔·艾利坎
艾利坎出生于土耳其 , 他从小就十分热爱科学 , 1977年艾利坎就读于位于安卡拉的中东科技大学 , 由于成绩优秀在入学后的第一年 , 就转到了加州理工学院 。 在那里 , 他对信息理论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 其中就包括了5G网络 。 信息理论是几十年前被数学家克劳德·香农首次提出 , 这个理论也为“数字革命”奠定了基础 , 让互联网成为了可能 。 1948年克劳德·香农提出了一个数据理论 , 展示了如何以最快速度准确地传递信息 , 简单来说 , 如果大力想给小美发送一个信息 , 信息首先会被发射机编译并以信号形式发出 , 然后这则信号会被噪声干扰破坏 , 最后再由接收器重新编码 , 并传递给接收者 。 这个理论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以最大速率和零错误地发送消息 , 克劳德·香农认为每一个通信信道都有一个信息传输的速度限制 , 这就是香农限制 。

克劳德 香农
可是 , 香农并没有明确说明如何构建可以达到这种最快速度的代码 , 这也是艾利坎所研究的领域 。 从加州理工毕业后 , 艾利坎进入麻省理工深造 , 在那里他遇到了罗伯特·加拉格尔教授 , 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 , 艾利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项研究中 , 1986年在完成了博士论文后 , 艾利坎并没有如愿获得绿卡和稳定工作 , 没有办法他只能回到土耳其 。 在美国 , 之所以很少有科学家会花费几十年时间来研究同一个学术问题的原因之一 , 就是如果你无法获得终身学术职位 , 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研究资金 。
回国后的艾利坎加入了比尔肯特大学 , 并建立了自己的工程学院 。 不过 , 香农限制却一直困扰着自己 , 如何才能尽可能快速、正确的传输信息成了艾利坎急需解决的问题 。 举个例子 , 如果我们发送一个表情或一个单词 , 它会被转换成一串由0和1组成的字符 , 在噪声的作用下 , 这串字符可能会发生扭曲 , 接收器很可能会接收到错误的信号 , 所以 , 为了确保信息正确 , 就要增加冗余 。 可是冗余越多 , 传输速率就会越慢 。 那么 , 有没有一种折中的方案 , 让传输速率快于冗余呢?在经过了20年的研究后 , 2005年艾利坎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 , 他认为当采用双通道时 , 可以把一个通道上的噪音转移到另一个通道上去 , 这样 , 就得到了一个相对纯净的通道 。 理论上 , 这条通道的传播速率可以达到香农限制 , 人们把这条通道称为“极化码” , 意为:把噪音驱散到北极 , 从而在南极获得更清晰的通信 。

香农公式
之后 , 艾利坎继续完善这项研究 , 2009年艾利坎公开发表论文 , 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 并想将“极化码”出售给高通和希捷两家公司 , 可是他们却无情的拒绝了艾利坎 , 甚至没有任何一家美国公司对“极化码”展示出应有兴趣 。 不过 , 华为却被这个想法所深深吸引 , 他们看到了“极化码”的无限潜力 , 相信它将成为4G迈向5G的关键 , 并可以利用“极化码”直接挑战美国的LDPC码 。 多年来 , 华为已经在5G技术上投入了数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 而且 , 在加拿大科技巨头北电(nortel)破产时 , 华为还挖走了它们的首席研究员 , 凭借着“极化码”华为研发出了最早的5G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