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互联网造富神话的终结?( 二 )


本着“人最终只能赚自己认知内的钱”这一原则 , 一位快手的前员工购买了快手的股票 。 “现在跌得我心里发虚 , 虽然我130买的 。 ”
相比之下 , 胡爽还算幸运 。 她告诉Tech星球 , 她当初选择了现金多期权少的方案 。 而选择现金少期权多的一位快手员工直言 , 股价跌得自己总包直接缩水40万 。 这是很多在北京的打工人一年都赚不到的收入 。
这种不确定性加速了人员的流动 。 一位服务快手的猎头向Tech星球表示 , 最近很多人从快手离开 , 刚刚上市的时候 , 手里期权比较多 , 就是为了钱一般也不会走 。 但现在股价跌跌不休 , 期权也不值钱 , 很多人就会另谋差事 。
抱怨归抱怨 , 当你问更多的快手员工是否打算抛售股票时 , 他们的回答高度一致:不卖!太低了 。 不少员工相信 , 眼下的市值绝非快手价值的真实水平 。
比快手更惨的 , 或许是滴滴员工 。
根据滴滴招股书显示 , 滴滴从2017年推出激励计划 , 与员工签署的合同时间为7年 , 也就是锁定员工的期权是7年时间 。 这也就是说 , 一位普通员工在2017年获得期权后 , 需要经过七年才能行权 , 也就是到2025年才能行使公司授予他的100%期权 。
但滴滴的员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 海外集体诉讼 , 甚至可能使公司面临着退市的风险 。 虽然滴滴否认了退市传言 , 但从理论上讲 , 这一风险依然存在 。 这意味着 , 员工手里的期权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 。
02 “造富运动”20年过去20年 , 互联网是缔造富翁的热土 。
2005年 , 百度上市的当天造就了8位亿万富翁 , 50位千万富翁以及250位百万富翁 。 从此 , 中国互联网从全球的互联网泡沫阴霾中走出来 , 再度成为了投资热点 。
9年后 , 阿里巴巴的上市则诞生了一万多名千万富翁 。 这让阿里巴巴的P9们可以用买白菜的口气排队去买房子 。
这些隐藏在互联网大厂的富翁极其低调 。 他们可能并没有很高的职级 , 但却因为加入公司的时间较早 , 拥有了不不菲的财富 。 比如 , 一位骑着电动自行车上班的老阿里人P7可能身价过亿 。
移动互联网的狂飙突进 , 更是托起了字节跳动、滴滴、美团、快手这样的独角兽 。 从2018年7月开始 , 小米、拼多多、美团、快手、滴滴先后登陆资本市场 。
小米上市 , 一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 , 按照千亿美元市值计算 , 7000人中将会诞生9个亿万富翁 , 5500个千万富翁 。
美团上市之时 , 共有4614位除去高管之外的员工 , 以最高不超过3.86美元的行使价行权8655万股 。 如今 , 美团的股价已经达到了24美元。
上市潮的另一面是 , 互联网狂奔的列车本来在2019年就开始急剧减速 。 新冠疫情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个现状 。 疫情“黑天鹅”困住了人们的脚步 , 也让互联网在2020年展现出了最后的繁荣——2020年底 , 中国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20家互联网公司中 , 有16家股价均上涨 , 股价平均涨幅高达185.9% 。
美团的涨幅最为抢眼 。 今年2月 , 它的股价到达历史最高点:460港元 , 相较于2020年初的110港元 , 可谓是火箭式上升 。
美团的股价也曾触底40港元 , 市值2170亿港元 , 不到300亿美元 。 这明显被低估了了 。 但金融市场一旦出现乐观情绪 , 往往容易过分乐观 , 一旦出现悲观 , 就容易过分悲观 。 即便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也可能会动摇 。
一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告诉Tech星球 , 据他所知自己的大领导手里有几百万股票 , 直接身价过亿 。 公司上市带来的杠杆效应令人惊愕 , 但也足够考验人性 。
上述大厂员工表示 , 一位手里持有公司十万多股的大佬 , 在股价不到50港元的时候全部清仓了 。 一前一后 , 手里的财富相差8倍还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