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互联网造富神话的终结?

大数据|互联网造富神话的终结?

文章图片

大数据|互联网造富神话的终结?

哪里还造新富翁?

面对连日以来下跌的股价和即将到来的股票解禁期 , 在公司内部甚少发言的快手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第一次回应 , 他们明确地表示:不卖 。
这让员工们感受到来自管理层的坚定决心 , 但这并不能稳定员工的心情 。
8月5日 , 快手员工持有的期权迎来解禁 。 这是大部分员工心向往之的时刻 , 他们可以把手里的期权换成“真金白银”的现金 。
但是 , 快手股价从上市后不久冲上417港元的最高点 , 半年多来 , 一路下跌至8月20日的68港元 , 相当于打了1.6折 。 当万亿市值如自由落体般滑落 , 员工的心情也跌到了谷底 。
过去10年 , 一批年轻的公司赶上了时代浪潮 , 成长为了超级独角兽 。 从2018年7月开始 , 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
一波接一波的上市热潮背后 , 是一个又一个的造富故事 。 小米上市当初 , 5500名员工人均收益近千万 。
不过 , 如今 , 令人兴奋的造福故事 , 已经变得极为稀少 。
今年港股最受欢迎的独角兽快手科技的许多员工 , 在股价跌到67元时纷纷感叹 , 自己手里的期权价值近乎为0 。 而美股最受欢迎的独角兽滴滴 , 则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 互联网超级巨头只剩下字节跳动没有上市 。
若干年后 , 我们再回首 , 2021年将成为互联网公司的转折点——监管越发严格 , 增长列车突然减速 , 造富神话即将结束 , 互联网不再是年轻人向往的“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
01 “未落袋为安的纸面富贵”几乎是创造了奇迹 , 仅仅用了11天 , 快手的股价就从发行价115港元飙升到417港元 。 一位快手员工看到这样的情况连连感叹 , 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
港股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大体量的 IPO 公司了 , 2020年在港股上市的154家公司中 , 仅有8家募资过百亿港元 。 但即便是募资最高的京东集团也比不上快手的规模 。 市场就好像憋了好大一口气 , 聪明的钱呼啸而来 , 涌向这只独角兽 。
但是 , 盛况仅仅维持了十余天 。 “你要知道我们开盘价才115 , 400多肯定是有些虚高 , 现在200多也不少 , 投资总得理性些” , 今年6月左右 , 面对跌跌不休的股价 , 快手员工胡爽非常理性 。
让胡爽依然保持理性的原因很简单:股价持续下跌 , 但她依然有收益 。 互联网公司的薪资大多是按照总包来计算 , 由现金和期权构成 , 期权按照当时公司的估值折算成股份 。 依据比例不同 , HR会给出两种选择方案 , 一种是现金多 , 一种是期权多 , 在发放的那一刻 , 两种方案 , 总包薪资相同 。
这种薪资结构为让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基层员工 , 可以享受到公司上市的红利 , 但这种红利是不确定的 , 通常被称为“未落袋为安的纸面富贵” 。
等到股价跌破发行价 , 胡爽明显不淡定了 , 她几乎每天都要看一下股票交易软件 , 在不计入税收的情况下 , 当快手的股价低于67港元时 , 她就已经陷入了亏损状态 。
很快 , 股价让她抓狂 。 8月19日 , 快手的股价再次探底 , 直接跌穿了67港元 。 胡爽亏了 。 当天 , 脉脉上的快手同事圈有员工表示:这股价2018年以后来的 , 都开始亏本了吧?现在一条回复显示:9.3美元的基本都亏钱了 。
悲观的情绪在公司内部蔓延 。 一位快手中高层此前手里的期权 , 在股价高峰时价值4000万 , 他本来计划用这笔钱在北京买一个200多平的大平层 , 但如今价值只剩650万 , 大平层变成了两居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