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BPF与可观测性,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文章图片
嘉宾|王张军赵晨雨出品|CSDN云原生
在解读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2021年度云原生调查时 , CNCF执行董事PriyankaSharma曾表示:“随着容器基础设施的上层和底层不断成熟 , 2022年将成为边缘、可观测性和安全等新兴云原生领域的标志性一年 。 ”
今年 , 我们明显感觉出“可观测性”的热潮席卷了云原生领域 , 而eBPF无疑是这个热潮的中心 。
但与此同时 , 你是否对可观测性、eBPF还有些疑问?为此 , 我们整理了2022年Thoughtworks技术雷达峰会上《eBPF可观测性的落地与实践》的专题演讲 , 并对两位讲者Thoughtworks安全与系统研发事业部咨询师王张军、赵晨雨进行了补充采访 , 形成此文 , 希望为你揭开迷雾 。
技术雷达(TechRadar)是Thoughtworks每半年发布一次的技术趋势报告 , 对技术成熟度进行持续评估 。
什么是可观测性可观测性的概念最早由现代控制理论之父RudolfKalman提出:“如果对于状态和控制向量的任何可能演变 , 仅使用输出的信息就可以估计当前状态 , 则称系统是可观测的 。 ”
在王张军看来 , 抽象理解这个概念就是:在开销极度小的情况下 , 通过引入可观测性工具或组件查看系统内部的运行状态 。 而通俗的理解则是:可观测性是在基本不改变系统状态的前提下 , 引入工具、数据源及一些方法来理解一项技术在系统中是如何运作的 。
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进一步来说明可观测性的重要性 。
假设有这样一个场景:生产服务器存在偶发性断开的问题 。 按照常规的处理方式 , 可以通过使用抓包工具如Wireshark初步找寻断开的原因 , 但难以通过常规工具更进一步地定位根因 。 如果此时我们拥有一个灵活的可观测性系统的话 , 就可以动态地观察问题并确定原因 , 且不需要重新编译系统 。
云原生时代 , 为何要转向可观测性在可观测性出现之前 , 大家使用最多的是监控系统 。 但随着业务的扩大与复杂 , 监控系统的不足开始显现 , 它无法有效满足大家对于问题定位、性能优化的需求 , 这个时候可观测性就被提出了 。
监控系统通常是根据可预见性的问题而设计的 , 如对容易出现异常的指标进行重点监控 。 而复杂场景中通常存在大量无法预料的问题 , 对于这些问题 , 监控并不能进行高效处理 , 而可观测性系统正是动态高效地定位并解决突发性问题的良好手段 。
文章图片
云服务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体—分布式—服务网格”的变迁 , 发展十分快速 , 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 所以起初可观测性大多被应用在了云原生场景中 , 那么非云原生环境就不能做可观测性吗?
当然不是 , 赵晨雨表示 , 在谈论可观测性时 , 一定要限定在某个具体的场景下 , 因为每一个领域对可观测性的要求都不相同 。 当前大家做可观测性最直接的目的在于问题定位以及性能优化 , 尤其是嵌入式设备的性能持续优化上 。 相比于云原生场景来说 , 嵌入式场景并没有迫切的可观测性需求 。 但在未来 , 是一定需要可观测性的 , 只是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需要采用大量的可观测性工具就可以得到解决 。
可观测性当前的不足可观测性是一个概念 , 不同的领域、组织对可观测性的理解可能都会存在差异 。 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 , 底层技术一定要以系统的使用场景以及功能需求为前提 , 不能够滥用技术直接做可观测性 。
因此 , 在使用可观测系统定位问题时 , 往往还需要更细粒度的观测、更深层次的数据支撑 , 以及需要基于一些事件驱动的判断 。
- 华为mate|不需要EUV光刻机,关于国产7nm,梁孟松再次表态
- 魅族手机与索尼手机的初次合作
- 本文转自:新华网2022年8月19日|森博数字家庭空间品牌CenMetaHome与百度希壤达成生态战略合作,为用户打造专属数字家庭
- 阿里巴巴|API与Ui集成新趋势下的RPA: 海外厂商领先一步,国产厂商现状如何?
- 网友|与“新国标红绿灯”设计者同名:网友孙正良被网暴大骂 本人回应
- 目前笔记本电脑产品中|关于联想笔记本电脑,你了解多少?
- 随着小米12S系列的正式发布|小米与徕卡联名相机,是噱头还是真的?
- 华为|同病相怜,华为与小米先后跌入绝境,谁是最大受益者?
- |中国大陆芯片扩张28纳米工艺产能,与台积电争夺芯片大市场
- 本文转自:界面新闻8月23日午间|小鹏汽车就苹果起诉其前雇员张小浪发布声明:与该案件无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