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暴妮妮 孟琳8月21日上午|获物质科学奖院士杨学明:化学物理科研梦起源于家乡浙江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采访人员暴妮妮孟琳
文章图片
8月21日上午 , 2022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 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 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杨学明获“物质科学奖” , 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 , 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
8月22日 , 采访人员采访了杨学明就读过的初中和大学里的老师 。 从他们的口中 , 我们一起探寻下这位院士的科学人生 。 据德清下舍中学学校任课老师陈月鸣回忆 , 杨学明于1962年10月11日出生于德清县新安镇舍北村 , 初中时读书勤奋 , 当年在班级里理科成绩非常出色 , 经常为同班同学补课 。 从那时起 , 杨学明就展露出了他非比寻常的能力 。 高考后 , 杨学明凭借物理95分(满分100分)的高分 , 考上了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 。
在读大学期间 , 他逐渐萌生了考研究生的想法 , 但量子力学这门课的排课比较靠后 , 他必须自学才有可能不错过研究生考试 。 杨学明的大学老师李鹤年介绍 , 当初为了自学好这门较难的课程 , 杨学明经常拿着书本来请教 。 李鹤年专门为杨学明出了一张卷子 , 如果考试通过 , 就可免修这门课 , 结果杨学明凭借80+的高分 , 成功通过考试 。 从此 , 杨学明便领悟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科研道理 , 自学能力是今后开展研究的必要技能 。
“杨学明曾说过 , 母校是他人生的起点 , 在浙江师范学院的四年 , 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 , 他人生的机遇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 ”李鹤年说 。
文章图片
从杨学明发表在中国科学报《创新科学仪器是推动科技发展原动力——我的科研经历与感悟》一文中可知 , 1982年 , 他从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 , 去往大连化物所就读硕士研究生 。 期间 , 师从张存浩和朱清时两位科学界的前辈 , 从此 , 杨学明开始涉足分子反应动力学这个当时还非常新的领域 。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暴妮妮 孟琳8月21日上午|获物质科学奖院士杨学明:化学物理科研梦起源于家乡浙江】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 , 他又继续赴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生涯 , 在此阶段 , 他领悟了先进的科研仪器对实验化学物理基础研究的重要作用 , 学会了独立思考寻找重要科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独立科研工作的信心 , 更坚定了发展新的高端仪器用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决心 。
博士毕业后 , 杨学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从事了近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 师从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教授 , 并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 跟着实验室的工程技术人员 , 在计算机上设计出人生第一套复杂仪器的图纸 , 成功把设计图纸变成世界上首套利用同步辐射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 。 这也为他在团簇分子的高分辨红外光谱研究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在国外的学习经历 , 也让我意识到 , 做科研 , 不仅要具备独立的科研的能力 , 还要敢于有自己的想法 。 ”2016年12月 , 杨学明受邀在德清县图书馆“春晖讲堂”主讲《追求卓越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时 , 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年轻的学子 , 做学生不能老师让做什么才做什么 , 只有学会了寻找重要科学问题 , 才会有科研创新的可能 。
- 本文转自: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述评 实习记者 王思琦)8月22日|亦庄新增商业体!龙湖天街将于9月16日开业
- 本文转自: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22日消息(记者 黄婷 通讯员 王一...|突破性新进展!海大万逸团队发明海洋微生物检测仪 可节约
-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艺潼“心情真的很激动|厉害了!浙江00后小将斩获世界级机器人大赛金牌
- 本文转自:红网红网时刻常德8月22日讯(通讯员 周木)8月20日|常德首块裸眼3D大屏正式亮屏
- 本文转自:半月谈数字时代|机器人养老服务,要过“适老”关
-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王硕)8月20日|103次 长征火箭创下新纪录
-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黄少华 邵莉 汪啸天日前|全省首个高速公路大流量智能型收费站,最近又捧回一个奖项
- 芯片降价,谁在窃喜?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志刚)数字科技|超级直播秀、搭配、魔尺……这些数字科技正在影响服饰潮流
-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陆怡戚薇直播间面膜售假事件有后续了!今日|后续来了!戚薇直播间卖的面膜被机构鉴定为假货?工作室: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