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非洲招标为什么惨败?华为如何做好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变革组织架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 。 可问题是 , 有了科学、精密、可精细化运作的架构 , 是不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呢?
还不是 。 在实践中 , 华为发现 , 组织架构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服务客户 , 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 , 要靠每一个和客户打交道的员工 。
那华为在营销的“最后一公里”上都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它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1.非洲招标为什么惨败?
先来看一个案例 。 2006年 , 华为在非洲某国家的一个全网采购项目中 , 就因为自己的采购方案跟客户需求的匹配度不好 , 而惨败给了竞争对手 。
这次失败 , 促使公司反思一件事:基层的销售人员到底面对什么困难?现有的流程为什么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具体来看下 。 2006年6月 , 该国电信准备投资建设一张移动通信网络 , 华为是两家参与竞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 华为准备非常充分 , 技术当时也比较先进 , 人力资源投入也大 。
当时有些代表处仅有一两名员工 。 而该国的这个项目 , 前后有七八个人参加 , 已经算很多了 。 然而大家辛辛苦苦干了两个月 , 结果却是没有拿下订单 。
我们知道 , 电信设备销售技术性很强 , 营销项目的运行会涉及不同业务单元协作 , 还得防范多种意外情况发生 , 这就要求组建专业化的项目团队 。
所以 , 从1993年开始 , 华为的基层销售就逐渐演化出了三种角色的分工:负责技术交流的产品经理、负责客户关系的客户经理、负责售后服务的服务经理 。
这种分工背后的指导思想叫“做厚用户界面” , 也就是客户服务要专人做专事 , 不同事务的沟通界面 , 应该由不同的人负责 。 产品、客户关系和售后各司其职 , 就能解决销售有效性的问题 。
文章图片
道理很好 ,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
代表处的同事在失败后不停地追问:“我们为什么会输?”反思会上 , 大家想起来一个细节 。 当地客户召集网络分析会 , 七八个人都到了 , 每个人都向客户解释各自领域的问题 , 客户的CTO非常不高兴 , 说:“我们要的不是一张数通网 , 不是一张核心网 , 更不是一张TK网 , 而是一张可运营的电信网 。 ”
对于这句话 , 在场的所有人都没在意 。 后来 , 竞争对手的方案包含了太阳能 , 以及小功率的柴油机发电 , 而华为的方案还是用大功率的柴油机发电 。 差异点就在于 , 华为的大功率机器更先进 , 但没考虑客户的运营成本 。 那对于这件事 , 客户经理本来知道这个消息 , 却没有及时告诉产品经理 。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沟通失误?以前怎么没有出过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早期小股部队作战时 , 团队运行比较顺畅 。 随着业务越做越大 , 部门多了 , 管理各成一摊 , 这才造成了沟通不畅 。 同样是在2006年 , 另一个项目上就有客户对代表处表达了失望 , 说华为“只会说不会做” , 各个部门给出的回复经常不一样 。
好 , 看起来问题出在沟通上 。 那我们要追问一句 ,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么?
表面上的沟通不畅 , 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 当时华为的一线员工 , 客户经理不懂交付 , 交付不懂客户 , 产品不懂市场 。 换句话说 , 就算他想沟通 , 由于不了解同事的具体工作 , 他也不知道该告诉什么 。
这个问题在海外市场尤其严重 。 因为海外的电信运营商有些不像国内运营商那么强大 。 在国内 , 你华为的服务差一些 , 人家客户自己就补上了 。 但是在海外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 所谓“全套的电信运营解决方案” , 说穿了就是你华为要在各个方面对服务到位 。
- 华为|别不信!魅族如今处境,雷军早有预料,小米也早已体验
- 华为|问界M5风光无限,赛力斯SF5暗自神伤,华为或许低估了造车这事?
- 华为鸿蒙系统|华为偷偷上架新机,鸿蒙系统+5000mAh大电池,仅售1399元
- 5G|关于5G,华为赢了
- 华为|华为任正非最新信件曝光: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 5G|华为利用5G毫米波发现园区入侵者,这让美国5G联盟情何以堪
- ios|华为迎来新里程碑,在新领域旗开得胜!
- 打脸!华为在美国,用专利把英特尔、苹果、微软、高通打败了
- 华为|iOS15.2.1 正式版发布:新增 6 项改进
- 鸿蒙os|麒麟9000再度发力,华为高精度导航让你出行不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