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云计算拯救互联网巨头:谁抢跑,谁追赶?( 二 )


字节跳动和快手都是典型的后来者 。 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去年才进入云计算市场 , 在推出IaaS云基础产品后 , 今年7月再次加码 , 推出了覆盖金融、汽车、消费等六大行业的解决方案 。 快手则是在今年8月正式宣布进军To B领域做云服务 , 发布视频云品牌StreamLake 。
后来者们是从自身的业务和长处出发 , 对外提供To B服务 , 还在拼落地、拼增速、拼规模的第一阶段 。
不过 , 头部“四朵云”中 , 除了华为云 , 阿里、腾讯和百度 , 都已经将目标放到了盈利上 。
只有2017年姗姗来迟进入市场的华为云 , 现阶段还在拼规模的前期阶段 。 今年6月 , 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回应华为云盈利的问题时表示:“(华为云)业务仍然需要大量投入 , 盈利不是我们当前阶段关注的事情 , 也没有太大盈利压力 。 ”
而阿里、腾讯、百度都已经在云计算领域有了十年的投入 , 现在已经走入“收获期” 。
云计算行业观察人士刘彦对深燃提到 , 阿里云从去年开始 , 已经能够自负盈亏 。 而财报也显示 , 2022财年 , 阿里云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 。
腾讯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在财报中指出 , 企业服务板块在主动缩减亏损项目 。 面对主营业务增长放缓 ,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此前也指出要“乘机换挡” 。 而百度智能云今年则是将沈抖 , 这位李彦宏眼中“能打仗的高管” , 调任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负责人 。 百度智能云相关人士此前曾对媒体表示 , 2022年目标是实现盈利 。
无论是后来者们的突围战 , 还是头部选手的盈利战 , 都为原本就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再添一把火 。
战斗升级 , 抢夺政企大客户云计算业务之于互联网大厂而言 , 战略地位不断上升 , 是因为各行各业都在拥抱数字化浪潮 , 加深数字化转型 。
在刘彦看来 , 一方面 , 已经持续了三年的疫情 , 让企业明白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 企业端对云计算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 。 需求端的“觉醒” , 加速了大厂云计算业务的开拓 。 另一方面 , 政策的引导也正促使企业们积极上云、用云 。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 , 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 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 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
不过 , 头部选手的盈利战中 , 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 , 云计算业务增速放缓 。 过去的云计算更多是落在泛互联网场景上 , 伴随着消费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 , 这些场景的需求也在减弱 , 以往靠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厂云计算业务 , 也面临着增量减少的困境 。
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 , 互联网大厂起初做云计算 , 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的计算需要 , 之后才开始对外商用 。 比如 , 阿里起初是为了满足淘宝的业务需求 , 腾讯是为了满足当时QQ相关的业务需求 。 京东云、火山引擎以及快手提供云服务 , 都是在自身业务的基础上 , 再以自己的长处 , 到市场上开疆扩土 。

也正是出于不同的业务基因 , 互联网大厂做云计算 , 最开始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 。 据刘彦观察 , 阿里云的优势在零售电商、制造等赛道 , 腾讯云则在游戏、金融、音视频领域市占率较高 , 据悉 , 到2021年 , 腾讯云已经服务国内超过90%的音视频公司、超过80%的头部游戏公司以及绝大多数电商平台;百度则是将云服务与其擅长的AI能力相结合 , 通过其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提高在制造业、供水和能源领域的采用率 。
但在当下 , 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市场需求增速放缓 , 加上盈利导向 , 互联网大厂在云端的竞争 , 正在走向新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