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舜宇逆袭,台企失守( 二 )


郭明錤在分析中曾多次提到一个关键词——成本 。 但舜宇能够拿到苹果镜头订单 , 真的只是因为“便宜大碗”吗?
答案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
舜宇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 , 舜宇与苹果的合作 , 其实由来已久 , 今天我们看到的 , 只是一个落地的节点 , 这背后 , 是巨大的投入和漫长的技术攻关历程 。
苹果与舜宇最早接触的时间点 , 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
那时苹果曾经表明过合作意愿 , 但无奈舜宇自身当时并没有做好准备 , 不论是技术还是产能方面都有不少课要补 。 2012年4月 , 舜宇刚刚在美国硅谷建立了分公司 。
而当时海峡对岸的大立光 , 已经连续五年成为苹果iPhone手机镜头的核心供应商 , 凭借自身在塑料镜头领域的独家技术 , 令所有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
回到舜宇这边 , 在突围高端智能手机镜头市场的路上 , 舜宇早期的几次关键收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 2013年前后 , 舜宇拿下了日本影像技术大厂柯尼卡美能达的手机镜头生产基地 。
据了解 , 2014年舜宇上海光学成立 , 聘请了柯尼卡光学(上海)的员工 , 并收购了其在上海的现有生产设施、机器及软件 。 舜宇和柯尼卡的合作使舜宇上海光学成为了自家高像素手机镜头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
2014年 , 荣耀6 Plus上采用的双800万像素镜头模组就由舜宇提供 , 这也是舜宇第一次与国内头部手机品牌进行合作 。

▲荣耀 6 Plus
后来 , 大约在五年前左右 , 苹果与舜宇开始进行沟通对接 , 推动舜宇进行相关事宜的准备 , 比如让舜宇按照苹果的要求设计产线 , 并通过一些苹果的质量认证测试 。
不知是不是巧合 , 2017年前后 , 正是大立光的“高光时刻” , 其股价一度突破6000新台币 , 被封为“台湾股王” 。 苹果的行动颇有加紧培养“接班人” , 压一压大立光气焰的意思 。
当然 , 凡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 舜宇承接苹果订单也是循序渐进的 , 每当有一部分技术打磨成熟 , 可以落地 , 就会开始进行尝试 。 初期舜宇会承接一些较低端的镜头 , 比如iPad的镜头、入门级iPhone的前置镜头 。

▲iPhone 13系列前置镜头
舜宇知情人士透露 , 他们曾经从美国挖来了非常熟悉苹果业务的大牛 , 因此与苹果的对接也走的更为顺利 , 少了很多“水土不服”的潜在隐患 。
那么 , 通过苹果的“认证” , 到底难在哪里?
实际上 , 这并非是简单攻克某一个问题可以解决的 , 苹果对于供应商整个生产流程的管理、产线建设的要求都有一系列的标准 , 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
落到具体细节上 , 产品的良率和性能能否达到苹果的要求 , 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
其实对于国内供应链企业来说 , 做出一个表现优秀的产品Demo(样例)并不是什么难事 , 但难就难在于 , 要在满足苹果这样数以亿计的出货量的前提下 , 保证良率和性能 。
这道门槛就会拦住一大批人 。
与苹果的对接过程 , 包括一系列详细复杂的讨论 , 涉及技术工艺本身、生产设备的配置以及工厂的建设 。 一个项目最终通过检验的背后 , 是无数个“不眠之夜” 。
生产镜头 , 从本质上来看 , 是对于某种材料的高精密加工 , 因此生产工艺是光学企业非常核心的技术 , 对于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优化也是舜宇打入果链的过程中持续在做的事情 。

▲舜宇镜头产线
就在舜宇与苹果的对接渐入佳境时 , 2018年年初 , 大立光股价突遭腰斩 , 当时明眼人都看到 , 一家大陆光学厂商正在崛起 , 它就是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