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沐曦创始人陈维良:得数据中心者得天下( 四 )


总的来说 , 芯片人才培养需要很长时间 , 远水解不了近渴 。 解决我国芯片行业人才问题 , 需要企业和整个行业去浮躁 , 遵循人才发展的自身规律 。
至于说 , 如何衔接学术和产业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在我看来 , 学术界通常专注于突破某项难点 , 解决的是一个“点”上的问题;而产业界的思维不同 , 需要解决的是一个“面”上的问题 , 需要把“点”连成线、连成“面”之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 站在用户的角度解决一系列的难题 。
因此 , 产业界和学术界需要更多的融合 , 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与产业化经验相结合 , 才能提升产品质量 , 缩短整个集成电路产业与国外的差距 。
36氪:站在芯片玩家的角度看 , 如今半导体资本市场环境有何变化?这对国产GPU行业来说会有何影响?
陈维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 , 是集成电路最大的进口国 , 自给率低 , 尤其是高端芯片产品 。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 , 我国2021年1-12月集成电路的进口数量为6354.81亿个 , 进口总金额达2.79万亿人民币 。
近些年 , 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 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投资机构更加关注拥有国产替代能力的硬科技企业 , 更加关注这些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水平 , 这对国产GPU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这个大的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 也不会改变 , 因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 数字新基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 而芯片是数字新基建的基石 。 当然资本市场必然会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 , 一二级市场也会互相影响 。 高性能GPU作为数字基建的算力核心 , 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战略角度 , 都至关重要 。
03、自我造血与新产品
36氪:在真正实现大规模落地前 , 沐曦该如何保持良好的造血能力?
陈维良:高性能GPU产品技术门槛高、周期长 , 需要长期的投入 。 沐曦作为国产GPU行业的领军力量 , 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 , 加速高性能GPU产品落地 , 持续推进应用生态建设 , 稳扎稳打 , 不断聚集越来越多的资源 。
36氪:接下来 , 沐曦产品及研发方面的重点会是什么?
陈维良:沐曦将在今年和明年分别推出MXN系列GPU(曦思)用于AI推理 , MXC系列GPU(曦云)用于科学计算及AI训练 。 接下来 , 我们还将推出MXG系列(曦彩)用于图形渲染 , 逐步打造全栈高性能GPU芯片产品 , 满足数据中心对“高性能”、“高能效”及“高通用性”的算力需求 。
36氪:在落地方向 , 公司还有哪些目标和规划可以和我们分享?
陈维良:“得数据中心者得天下” , 沐曦高性能GPU产品均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GPUIP , 拥有完全自主的指令集和架构 , 配以兼容主流GPU生态的完整软件栈(MACAMACA) , 具备高性能、高效能和高通用性的天然优势 , 能够为客户构建软硬件一体的全面生态解决方案 , 是“双碳”背景下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和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算力基石 。
未来我们将抓住市场和政策带来的机遇 , 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和生态 , 实现国产高性能GPU芯片的全面突破 , 赢得数据中心 , 成为国际一流的GPU芯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