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互助:以公益之名的裂痕与出路

大病互助:以公益之名的裂痕与出路
文章图片
大病互助平台从万众关注到逐渐祛魅的过程 , 既展现出大病救助平台所蕴含的公益、商业两种发展逻辑的矛盾 , 也来源于社交关系与平台经济的纠葛 。
作者丨一视财经木卫
编辑|西贝
2022年初 , 支付宝正式关闭了大病互助业务“相互宝” 。 与此同时 , 有关于水滴筹、轻松筹等大病互助、筹款平台的质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近期有媒体通过调查揭露了寄生于水滴筹平台中的“灰色链条” 。 有关于“救命钱变服务费”“信息审核不严谨”的疑虑 , 逐渐取代了大病互助平台曾经带给我们的“一人患病 , 众人相助”的美好想象 。
一视财经【ID:yishicaijing】认为 , 大病互助平台从万众关注到逐渐祛魅的过程 , 既展现出大病救助平台所蕴含的公益、商业两种发展逻辑的矛盾 , 也来源于社交关系与平台经济的纠葛 。 随着美好的想象逐渐落幕 , 如何反思问题、优化流程 , 进而弥补高速发展时留下的“漏洞” , 实现商业模式的正向转化 , 成了大病互助平台新的发展方向 。
1
大病互助:一项有“互联网基因”的公益
成立于2016年的水滴筹是大病互助的头部平台 。 它的发展历程 , 正显示出了大病互助平台浓厚的“互联网基因” 。
彼时 , 美团原10号员工沈鹏离职创业 , 创建了水滴筹这一互助筹款平台 , 在3年内便获得了6亿注册用户数 , 并于2021年4月17日在纽交所上市 。 在高速增长的背后 , “互联网化”的推广是关键的动力来源 。 一方面 , 转发筹款本就有利于聚集私域流量 , 实现裂变 。 另一方面 , 深受美团地推模式影响的沈鹏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线下团队 , 这些频繁出现在医院等场合的“筹款顾问“形成了用户发布筹款的强大推力 , 进而促进了平台的活跃 。
大病互助:以公益之名的裂痕与出路
文章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种基因 , 水滴筹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商业模式的尝试 。 发展至今 , 水滴筹初步形成了公益和商业两大板块 。 其中 , 偏向公益的业务有水滴筹和水滴公益 , 二者不仅承担着大病互助平台的社会责任功能 , 更能为平台导入很多优质流量 , 为商业板块助力 。 而在商业板块中 , 水滴筹不仅有水滴互助这一互助保障计划 , 更与中国太平人寿、众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合作 , 开辟了水滴保险这一销售业务 。
从“大病互助”的标签来说 , 保险销售非常适合作为“变现”的方式 。 在真实患者故事的感染下 , 用户倾向于做出消费决定 , 为自己的健康也增加一份保障 。
在水滴筹上市的招股书之中 , 保险销售的重要地位已经清晰可见 。 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 , 水滴筹获得的保险佣金收入分别占到总营收的51%、87%和89% 。 同时这也说明 , 其他业务所贡献的技术服务收入、管理费收入等仅贡献约10% 。
沈鹏也曾在2019年表示 , “今年全年 , 通过给捐款者推荐带来的保费占总保费比例的20% , 另外80%来自用户自发购买、口碑传播、品牌活动、外部合作方的联合获客、在线投放等 。 ”可见 , 面向10亿级网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 , 正是水滴筹商业飞轮得以旋转的关键动力 。
大病互助:以公益之名的裂痕与出路
文章图片
水滴筹官网上展示的投资者
如果按照水滴筹的设想 , 用保险销售佣金维持平台运营 , 患者和家属通过平台筹款获得资金支持 , 保险公司也获得了优质流量 , 可以说是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利益相关者 , 实现公益的典范 。 不过 , 在实际运营中 , 水滴筹等大病互助平台的商业逻辑和公益形象已经逐渐产生了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