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为什么我们需要雷军那样的“活化石”?( 四 )


雷军讲述的第三个低谷,是他回归金山,试图收购网易未果,创建卓越网,反复试错,学习物流和仓储,一度将卓越做成中国最大的B2C电商网站,然而弹尽粮绝,被迫出售给亚马逊,进而错过来年倏忽而至的中国电商爆发的故事,它发生在2004年 。
1998年,雷军感受到了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浪潮,但已经“慢了半拍”,他试图说服董事会花1000万人民币收购网易,但被旋即融资了1000万美金的丁磊拒绝 。这激发了雷军“做互联网”的冲动,于是有了金山内部孵化的卓越网的诞生 。当时的雷军认为电商的本质就是零售,互联网就是工具,做一家电商公司重在运营、复盘和纠错,致力于打磨每一个用户细节;还要自建物流提升用户的体验 。这一切都是对的,所以卓越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B2C网站 。但当时雷军应该没意识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做这一切对的事,都是要烧钱的,不烧钱就没有挣钱的那一天,烧了很多的钱才能挣到钱 。于是,创办于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不久的卓越网“死”在了烧不起钱上,全国第一,但弹尽粮绝,最终在2004年卖给了摩拳擦掌进入中国的亚马逊 。
卖了卓越网实现人生财富自由的雷军却进入了人生的第三次低谷,这并不是凡尔赛——2005年之后,电商在中国迅速爆发,有了更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有了更多的资金加持 。淘宝真正变成大众平台是2008年之后的事了,京东的崛起也几乎发生在同时 。雷军错过了什么,这对一个已经在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辗转沉浮了20年的老兵意味着什么,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 。
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可能是雷军最不像人生低谷的一次人生低谷,都财富自由了还低谷什么 。但我却觉得,这应该是雷军最“晦暗”的一次低谷,这次他失去的和错过的是最多的 。从雷军自己的反思和小米日后的诞生的历程来看,正是这次“低谷”,促成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他重新思考了什么是互联网,修正了互联网是工具的观念,相信互联网(包括日后的移动互联网)是一次观念和产业的革命 。更重要的,他开始重新看待“趋势”的重要性 。聪明的人往往相信实力而忽略趋势,但力拔山兮遭遇时不利兮,没人比雷军体会得更深 。
人物|为什么我们需要雷军那样的“活化石”?
文章图片

我们不必重复小米“迎着风口飞起来”的故事,再一次地,来看看雷军遭遇第三次低谷的那个时代,对科技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以及它是不是一个好的时代 。
看上去,这个时代似乎好得多了 。最早的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熬过了第一次网络泡沫的破灭,活了下来,赚了钱,还上了市——腾讯和百度都是这个时代的获益者 。然而,对电商从业者——更准确地说是“数字经济”的开拓者来说,这远远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时代——阿里巴巴在当时仍然是一家远不能与腾讯、百度和网易相提并论的公司 。彼时的腾讯和百度,有“数字”而无“经济”,而当时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远远不能支撑“数字经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红杉、KPCB、软银和经纬等美国风险投资大鳄大规模押注中国的起始点是2005年,中国本土美元和人民币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的勃兴更是2010年前后的事——而卓越的故事在那之前不久就已经结束了 。
对阿里巴巴和京东,以及曾经的NO.1卓越网,包括更早倒下的e国、亿唐等电商公司来说,本世纪最初几年,仍然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时代 。这也不是那个时代的错——中国数字经济的勃兴,需要更高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更完善的国家级主干物流网络和更健全发达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配套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的各路资本加持,正是这一切时代背景的变化,引领了中国数字经济近10年以来的历史性繁荣,成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一个无法视而不见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