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中没说的都在这里了( 二 )


所谓月盾计划 , 指的是当小行星向地球飞来 , 人类在月球上部署“月球之锤”重型核弹 , 摧毁小行星 , 然后利用月球进行掩护 , 为地球阻挡小行星爆炸后产生的碎片 。 然而月盾计划并不成功 , 虽然人类把小行星π炸得粉碎 , 但还是有较大的碎片撞击了地球 。  
“以月球为盾并不靠谱 , 别被月球表面的千疮百孔欺骗了 , 那不是为地球‘挡枪’的后果 。 ”李明涛说 , 当我们望向月亮时 , 其实可以看得出来月球很小 , 具体来说 , 全天空超过4万平方度 , 月球大概仅为0.3平方度 , “靠月球挡碎片 , 必然挡一漏万 。 ” 
“最多也就类似一个成年人拿个羽毛球拍挡在胸口 。 ”魏科介绍 , 月球与地球的体积比约为1比64 , 在所有天然卫星中是比例最高的 , 所以月球吸引(分流)小天体的数量要比其他行星系统中的卫星多 。 但是依据地月位置和体积之比 , 月球远不能担负起保护地球的核心作用 。  
陈征也表示 , 月球的确有一定概率能帮助地球“挡灾” , 但如果是大量、高速的天体 , 除非直接撞到月球上 , 否则靠月球引力捕获的数量十分有限 。  
在李明涛看来 , 指望任何天体帮助地球捕获太空中的撞击碎片都不现实 。 在太阳系中 , 月球的引力很小 , 撞击碎片速度极快 , 双方大概率会“擦肩而过” 。 比如 , 为了被月球捕获 , 人类月球探测器在靠近月球时会主动“踩刹车” , 否则就会逃逸到外太空 。  
所以 , 月盾计划并不现实 , 避免小行星撞击威胁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人类自己 。  
防御小行星撞击的第一步是撞击预警 。 李明涛说 , 当务之急是完善小行星监测预警系统 , 扎紧地球防御的“篱笆” , 这要求我们建造更强大的地面望远镜 , 并向太空中发射空间望远镜 。  
如果真有小行星撞向地球 , 科学家也发展出了防御小行星撞击的“九种武器” , 包括动能撞击、核爆、引力拖车、离子束偏移、激光烧蚀、质量驱动等 。  
“目前最成熟的手段是动能撞击 。 ”李明涛介绍 , 2021年11月 , 美国发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 , 并计划于今年9月26日前后完成动能撞击小行星的试验 , 这将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开展的行星防御试验 。  
中国也将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 不久前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透露 , 争取在2025年或2026年实施一次小行星撞击防御试验 , 为人类应对小行星等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作出中国贡献 。  
地球星环更多是一种浪漫的表达 
小行星从未彻底撞毁任何天体吗?实际上 , 小行星之间“飞掠相杀”并不罕见 。 李明涛称 , 科学研究表明 , 在太阳系形成之初的动荡期 , 大量天体“你来我往”的撞击事件频繁发生 , “相互残杀”的主要为小行星和彗星 。  
退一万步 , 假如地球真被撞碎 , 结局将如何?“大部分溅射物将在引力作用下重新聚合 , 形成一颗新的行星 。 ”李明涛强调 , 撞击后的这颗行星将不再宜居 。 至于何时重新萌发出生命、重新演化出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 , 还未可知 , 所需时间也许长达亿万年之久 。  
从撞碎后的残渣分布来看 , 如果分布范围较小 , 还可能形成类似地月系统的多个天体系统;如果分布范围较大 , 可能会像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那样飘在太阳系中 , 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渐被临近的行星吸引走 。 “这些物质并不会消失 , 而是随着太阳系乃至银河系继续演化 。 ”陈征说 。  
陈征是最后阶段看片的专家之一 , 他对影片结尾提出的建议被采纳:陨星碎片被地球引力捕获形成星环 , 不是类似吸积盘形状 , 而是更接近土星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