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外骨骼,人类进化新方向( 四 )


以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为例 , 对于每一个的运动关节 , 每一个转动都做了伺服电机的控制 , 所以它的姿态是完全可控的 。 外骨骼为了节约重量和成本 , 只在必要的一些工作方向上助力 。 比如大腿的全曲和伸展 , 但是在大腿的外展和内收的关节上 , 是不做助力的 , 因为那样的发力动作比较少 , 所以导致它是一个不完全的骨骼系统 。 这个时候如果重心偏移太大 , 超出自身可控能力范围 , 会比较容易摔倒 。 这也是应用中要注意的一个点 , 一般不会推荐去搬太重的东西 , 或者是重心太过于偏外部的东西 。
另一方面 , 外骨骼的软件特点是跟随人的动作去做力量的放大 , 前提条件是人要给出正确的指令和运动方向 。 如果人给出一个错误的方向 , 外骨骼可能也是朝着错误方向做的;如果硬要摔倒 , 外骨骼也会帮助你摔倒 。 当然也会有一些机器学习算法 , 帮助外骨骼可以更好地去匹配不同的人、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人的习惯 , 但总体上它还是以人为主的 。
外骨骼也可以多台配合去抬重物 。 比如在地底下的坑道里面抬很重的管道 , 管道大约有5米长 , 一个人可以抬 , 但是重心是偏移的 , 两个人去抬就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 。
FounderPark:外骨骼机器人在使用的时候 , 设备本身对人的负担增加有多大?负担的增加量是由哪些东西决定的?
徐振华:对身体的负担是我们一直在处理的一个问题 。 在泛工业领域用得比较多的外骨骼类型是上肢、腰部和下肢 , 再细分的话 , 更多的来自于腰部和下肢 。 在很多工业的应用场景里 , 包括民用的一些场景中都有相当多的搬运动作 。 在搬运的场景里 , 腰部类的外骨骼应用会比较多 , 国外的同类产品也是如此 , 因为它更加小巧、简单、易用 。
从产品角度来说 , 要研究一下负担的分布 。 腰部外骨骼的主体一般是由身体部分、电池部分、驱动部分和腿部四个部分构成的 。 一般会有机器人本体构成的一个主体结构 , 这个主体结构里会容纳全部的减速控制单元、电路板 。 主壳是背在人身上的 , 在主壳内部有电池 , 每个公司的电池做法不太一样 , 有些是完全内置的 , 有些是放在外面可更换的 。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可更换电池 , 因为工作时间比较长 , 经常需要充、放电 , 电池的重量占比很大 。 在主机身旁边有电机和减速机系统 。 这两个也是主要的重量来源 。 另一部分是绑附在人腿上的一些辅件 , 机构、软包 , 包括一些碳纤维结构件 。
工业外骨骼,人类进化新方向
文章图片
腰部外骨骼机器人|来源:傲鲨智能官网
以腰部为例 , 这些重量全部加在一块 , 目前国际上能做到的最轻重量大约是4.5公斤 , 在这个重量基础上 , 它会有将近10公斤的力量输出帮助到使用者 , 也就是说可以减轻大约10公斤左右的重量 , 但是这个重量不绝对 , 因为和人的穿戴、工作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 。 我们大概能做到5.8公斤到5.9公斤这样的重量 , 输出力量在30公斤左右 。 产品的重量和力量输出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去配置 。
傲鲨服务的矿业、电力系统、航空等都是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 , 工作重量基本上在三四十公斤左右 , 需要穿一些力量比较大的外骨骼 。 最终设计的评判标准其实是看推重比 , 机器足够轻的同时 , 要保证输出力量足够大 。 这个比例如果控制得越大 , 说明外骨骼的效率肯定是越高的 。 当力量大了以后 , 它对于软件、安全性能方面都会提出不同的挑战 。 重量方面 , 4到6公斤的区间是人可以去承受的 。 早期我们也做过实验 , 让实验者承受8-10公斤的重量 , 得到的反馈是太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