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雷军:36条创业信条 | 荐读( 四 )


【摄像头|雷军:36条创业信条 | 荐读】所以 , 我们在业务决策中 , 一定要把口碑放在第一位 。 甚至要做好心理准备 , 部分产品只要口碑出众 , 哪怕销量有限甚至亏损也在所不惜 。
第25条:藏拙
我曾听到一种声音 , 认为公司为了尽量藏拙 , 或者为了保持所谓的品牌高级感、距离感 , 应该刻意减少与用户之间的直接接触点数量 。 这样的想法简直匪夷所思 。
互联网经验告诉我们 , 高频场景的增长潜力始终高于低频场景 。 如何从低频转向高频 , 是所有经营者竭尽全力的追求 。 况且 , 如果真有拙 , 在这个社交媒体高度发达、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的时代 , 又怎么可能藏得住?
第26条:小心“信息茧房”
面对口碑 , 尤其是面对口碑的负向变化 , 一定不能讳疾忌医、掩耳盗铃 。 可怕的不是口碑负向变化而是口碑彻底消亡;就像可怕的不是骂得凶 , 而是已经没人骂了 。
愿意追着骂你的 , 骂你骂得最凶的 , 要么是铁杆 , 要么是“水军” 。 坦然面对口碑 , 要做好准备挨最惨的骂 , 然后做最快的改善动作 。 其实 , 态度真诚 , 改进迅速 , 也是一种口碑 。
第27条:快与慢
磨刀不误砍柴工 , 快与耐心并不冲突 。 在重大节点方面 , 还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 , 宁可慢一些想明白了再做决策 。 在战术执行上快的同时 , 战略上要走得更稳 。 不稳、不扎实 , 一定会造成不必要、不理智的急躁 , 迟早会出问题 。
所以 , 我认为 , “战略积累快不得 , 战术演进慢不得” 。 为了更底层的坚定原则和更长远的发展 , 有时候 , 有局部的、阶段的慢 , 才有全局的快 。



▍关于实践
第28条:技术为本
所谓“技术为本” , 所谓“一切以团队为实现基础” , 核心就是要发扬工程师文化 , 塑造一家科技公司的灵魂 。
信仰技术、追求技术 , 尊重技术的探索者、实现者——工程师群体 , 并持续加大投入 , 为工程师们创造最好的条件 , 支持他们最疯狂的想法 , 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积累持续的厚积薄发 。
第29条:创新
只有两件事叫创新:一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 二是做别人做过了但没有做成的事情 。 这样的事情肯定不好做 , 99%的结果是失败 。
鲁迅先生说:“在未有天才之前 , 须有培养天才的土壤 。 ”天才和创新一样都是小概率事件 , 天才需要土壤 , 创新需要氛围 , 这个氛围就是要能包容失败、包容错误 。
我们要有这样一种文化 , 即不以成败论英雄 , 支持每一个疯狂的想法 , 尊重每一个探索未知的勇士 。 工程师文化 , 就是鼓励创新的文化 。
第30条:工程思维
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强调工程师的重要作用 。 与传统的商业巨头不同 , 快速崛起并持久保持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是工程师出身 。 拉里·佩奇、埃隆·马斯克等都是工程师出身 , 并且醉心于用技术改变世界 。
我相信 , 今天的商业成功 , 不仅有赖于工程师所创造的技术成果 , 还要仰仗工程师所具备的工程思维 。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创造性地运用科学原理 , 来系统化地解决各种问题 。
第31条:粉丝经济
任何一个面向大众消费的品牌 , 都不可能停留在“粉丝经济”的视野宽度中 。 “粉丝经济”更强调特化的崇拜与对粉丝的引领 , 而“和用户交朋友”则截然不同 , 它的核心是尊重用户 , 听取用户的意见并付诸行动 。
“和用户交朋友”其实就是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 , 一切依靠群众 , 从群众中来 , 到群众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