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树根互联、忽米网们IPO在即,工业互联网掀起一股上市热( 二 )


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可取
再说说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长期发展路径的问题 , 实际上就是商业模式的考量 。
两年前「智能相对论」在与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 , 一个某头部企业的技术专家就说道:“没有集团的支持 , 工业互联网业务是基本发展不起来的 , 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一开始就是给集团内部用的 , 慢慢才走出去 , 给集团的生态伙伴用 , 再就是外部客户......”
这种现象被他总结为「集团依赖症」 , 简单来说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都存在着诸如此类的问题 。 众所周知 , 树根互联孵化于三一集团 , 前者对后者在业务上就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 根据树根互联招股书披露 , 在报告期内 , 树根互联向三一集团及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系公司销售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91亿元和2.91亿元 , 占各期营收的比例达到73.62%、68.24%以及56.24% 。
要么是业务上的往来 , 要么是研发上的协同 , 都充分说明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发展前期对于集团高度依赖的状态 。 在这样的状态下 , 工业互联网平台很容易陷入“成也集团 , 败也集团”的尴尬局面 。
初期 , 得益于集团在品牌知名度、业务场景、市场运营等层面的支持 , 背靠集团生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往往可以短期内在市场脱颖而出 。 对比工信部发布的跨领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 , 入围企业的背后大多站着三一、富士康、美的、华为、阿里、腾讯、徐工等行业巨擘 。
但 , 随着企业的发展格局打开 , 这种“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商业模式是不可取的 。 不管是工业领域需要的 , 还是资本市场所看重的 , 都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能以更独立的姿态去服务更广泛的外部企业 , 而非一直停留在集团的庇护下 , 戴着上市企业的帽子做着集团事业部的工作 。
根据IDC预测的2022年工业互联网市场值得关注的10个重点方向中 , 就有对工业互联网企业IPO的评估 。 IDC认为 , 「为了向资本市场和监管部门更好的阐述自身业务和发展潜力 , 相关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和梳理自身业务 , 多做减法 , 并尽可能降低关联交易(如来自集团母公司的收入) 。 」



由此来说 , 工业互联网企业的IPO实际上也是对自身业务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又一次重新审视——谁能更快脱离对集团母公司的依赖 , 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体系 , 将是接下来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并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一个关键考量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种“去集团母公司化”并非是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砍掉集团的业务 , 这是不现实的 , 作为行业巨擘 , 三一、富士康等巨头本身也在向智能制造转型 , 对工业互联网的未来需求只会保持持续增长 。
那么 , 对于旗下孵化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 , 需要的也并非是砍掉内部业务 , 而是要加速走出去 , 做好外部客户的业务服务 , 从而在占比上消解关联交易对未来企业发展的影响 , 才是正解 。
资本市场 , 不会只为工业互联网“买单”
短期盈利能力不足 , 长期商业模式有待观察 ,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 , 纯粹的工业互联网业务似乎并不值得在当前为之买单 。
这是比较现实的一点 。
当前 , 工业富联比较赚钱的支柱型业务并非是工业互联网板块 , 而是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和云计算两大板块 , 在2021年分别营收了2589.66亿元、1776.94亿元 , 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58.92%、40.43% 。
从营收占比来说 , 工业富联更倾向于定位为智能制造厂商以及新一代的数字化服务商 ,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