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一条0.35元,你的购物信息可能被“内鬼”给卖了( 二 )


这些一手数据刚出售的时候 , 价格比较便宜 , 一条也就是两毛钱到5毛钱之间 , 但是最终这些数据通过层层转手之后 , 最终有可能变成5毛钱以上 , 甚至几块钱以上 , 越是垂直的客户其价值越高 。
目前这些精准的数据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 很多不法分子都通过暗网来购买这些数据 , 然后进行牟利 。
从实际情况来看 , 购买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的人无非就两大类 。 第一类、推广营销 。
很多人购买这些电商购物信息 ,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用来营销 , 因为这些电商购物信息非常精准 , 它可以清晰地知道对方的地址 , 购买力、购买哪些东西 , 然后他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营销 , 这种营销要比盲打电话有效很多 。
比如一个人经常购买母婴类的产品 , 一些专卖母婴的公司就会购买这些信息 , 然后通过打电话 , 发短信 , 加微信等方式对这些潜在的人群进行营销 。
大家平时所接到的一些品牌营销 , 他们能够精准地给大家推销一些信息 , 十有八九就是通过这些渠道购买的信息 。

第二类、进行电信诈骗 。
有很多人购买个人信息 , 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电信诈骗 , 过去几年电信诈骗非常疯狂 , 这些不法分子以各种名义对潜在的人群进行诈骗 ,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糊里糊涂就被骗走了一大笔钱 , 少的几千块钱 , 多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 。
但不论是用于营销还是用于电信诈骗 , 一旦个人隐私泄露之后 , 给大家带来的烦恼都是非常大的 。
对于这种隐私泄露 , 大家深恶痛绝 , 国家也一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打击这种隐私泄露行为 , 但是因为这种黑产很难溯源 , 而且在交易的过程当中都是非常隐秘 , 所以很难掌握确切的证据 , 因此这种信息泄露才一直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杜绝 。
但这并不代表着售卖公民信息的违法犯罪分子就能够逍遥法外 , 这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 利用大数据分析 , 其实仍然有可能找出侵犯个人信息的幕后团伙 。
一旦发现犯罪事实之后 , 这些人将会面临法律的严惩 。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 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 情节严重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 。
另外对于各大电商平台以及其他平台 , 最近几年国家也加大对他们的监管力度 , 对于各大APP过度采集公民信息的行为 , 随时有可能被处以严厉的处罚 。
而对于那些因为监管不到位 , 或者因为技术漏洞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的 , 国家也会加以整顿和处罚 。
但是对于平台信息泄露这种处罚力度 , 我认为还应该进一步升级 , 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对于企业泄露个人信息处罚力度都是非常大的 。
2018年5月25日 , 欧盟就颁布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 , 这是欧盟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网络数据管理法规 , 这个条例严格限制企业对个人用户数据的使用权 。
按照这个条例规定 , 如果没有特定的、明确的、合法的目的 , 企业收集了用户的数据 , 或者虽然用户同意但企业搜集并达成目的后未立即删除的 , 就属于违法行为 。 违反GDPR的行为 , 最高或将面临年收入4%的处罚 。
过去几年 , 包括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一些企业都被除了巨额罚款 , 比如在2020年12月10日 , 谷歌及亚马逊法国网站未经用户许可存储用户个人信息 , 最终谷歌被处以1亿欧元处罚 , 亚马逊被处以3500万欧元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