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海洋观测网与海洋环境问题探讨

Argo海洋观测网与海洋环境问题探讨
文章图片
Argo海洋观测网提供了海量业务和研究数据流 , 可以支持重要的即时预报和预测服务、科学和政策评估等 。 该观测网有助于拯救生命 , 避免财产损失 , 告知公众和政府如何应对环境变异和变化 , 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海洋健康的保护 。
国际Argo计划使用简单的自动剖面浮标(简称“Argo浮标”) , 每个浮标在海洋中可以运行3-6年 , 且每隔10天测量一条海洋环境要素(如温度、盐度、溶解氧、营养盐和生物光学参数等)剖面 。 这些剖面浮标遍布全球海洋 , 包括在船只稀少的偏远海域 。 目前 , Argo海洋观测网主要由30多个沿海国家贡献的约3900个浮标组成 。 为了维持全球覆盖 , 该观测网每年需要补充投放600到900个剖面浮标 。
Argo浮标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陆上 。 这些数据在24小时内被共享 , 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免费提供 , 以及发送到全球业务预报中心 , 用于制作日常天气和环境预报 。 目前还没有其他实用技术可以替代剖面浮标 , 这也是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主要观测仪器设备 。
本文探讨了业务运行的Argo观测网中浮标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最新评估 , 以及布放和回收这些浮标所需的配套船舶资源及其可能的替代方案等 。
Argo海洋观测网与海洋环境问题探讨
文章图片
一、浮标生命周期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布放阶段
Argo浮标大多由“机会船/志愿船”(包括商船、调查船和帆船等)布放 , 且布放过程十分简单 , 通常布放一个浮标只需几分钟时间 。 浮标可以直接布放 , 也可以放置在用可生物降解纸板制成的包装箱或玉米淀粉盒内 , 再用可生物降解胶带包裹后布放 。
Argo组织每年会租赁一艘小型调查船约40天 , 用于在广阔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盆区域布放浮标(每年约100个) , 那里的船舶资源通常极其稀缺 。 不然 , 浮标大都会被空运到满足志愿布放的船上 。 因此 , 与获取相同信息的其他方法(如从专用调查船上进行密集的现场取样)相比 , Argo计划的碳排放相对较低 。 这会在后面作更详细的分析 。
2、运行阶段
现代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如铱星)的应用 , 使得Argo浮标在海面上传输数据的时间可以缩短20分钟左右(而较早使用的ARGOS卫星服务系统大约需要1天) 。 这意味着浮标在海表附近停留的时间很短 , 而海洋生物的绝大部分都存在于海洋表面 。 因此 , 浮标与大多数海洋生物的影响是有限的 。 在过去 , 浮标的搁浅率较高 , 受海洋生物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
根据Argo计划的规定 , 只要有可能 , 当浮标漂浮到海岸边时应该回收并安全处置 。 漂浮在大陆架浅层的浮标很快就会受到极端的生物侵蚀 , 从而失去浮力 , 沉入海底 , 很可能被永久困在海底 。 由于浮标在海面上的滞留时间(向卫星发送剖面观测数据)较短 , 且大部分时间停留在1,000米以下的深水区域 , 所以浮标搁浅的概率会较低 。
当浮标工作时 , 每条剖面中会有少量(约几毫克)的三丁基锡氧化物(TBTO)释放到水体中 。 这种物质以片剂的形式贮存在浮标携带的CTD传感器中 , 是一种很难溶于海水的生物杀灭剂 , 通常用于海运业中 , 以消除船舶外壳上的生物生长 。
Argo计划中 , 它被用来防止电导率传感器受到生物的污垢 , 而海水盐度就是由电导率换算得到的 。 在浮标布放后的初始阶段 , TBTO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 然而 , 为每个浮标设计的10天循环周期和约1,000米的漂移停留深度 , 使得一些TBTO在浮标处于次表层漂移过程中就被冲进了深海 。 换句话说 , TBTO对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是极小的 。 因为海洋会迅速稀释这种物质 , 而且观测网中每个浮标间又会相隔数百公里 , 这就确保了TBTO在任何地点的浓度都极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