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责任认定实现有法可依,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服务道路“清障”提速( 二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比《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走得更远的” , 是日前发布的《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 对自动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采取更严格的监督措施 。
《办法》规定 , 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车辆损毁的 , 道路测试与应用主体应当在24小时内将事故情况上报市经济信息、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市交通运输等部门 , 未按照要求上报的可以暂停其道路测试与应用24个月 。 市经济信息、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市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分别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 。
事故认定:实现“有法可依”
自动驾驶汽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 责任该如何认定?与交通运输部官《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和重庆《条列》不同的是 , 在8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 对安全事故认定进行了明确: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时 , 自动驾驶汽车有驾驶人 , 则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汽车完全自动驾驶 , 车主将负责;如果认定是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 , 驾驶人、车主可以依法向车辆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
“自动驾驶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在深圳将‘有法可依’ 。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孙超表示 , 自动驾驶立法是从“围绕人类驾驶员的法规”向“围绕机器驾驶员的法规”的重要转变 。 智能汽车本质上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特殊场景应用 , 人工智能在现实应用中的法律地位 , 由此有了比较明确的管理办法 。
对《条例》认定事故责任中 ,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认为 , 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发生安全事故 , 首先应由交通执法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在事故相关方之间进行责任划定 , 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一方需要承担责任 , 则相关责任由车辆运行控制人承担 , 在有人驾驶情况下由驾驶人承担 , 完全无人驾驶情况下则应由车辆实际控制者承担 。 但在驾驶人使用自动驾驶功能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 , 有可能会引发驾驶人与车辆厂商之间的纠纷 。
业界则期待《条例》正式实施后能够由点带面推动我国自动驾驶的政策整体落地与立法进度 , 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上述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及违章认定规定对现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基于有人驾驶的设定进行了有效补充 , 也为未来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驾驶人、运营主体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保障 , 为规范自动驾驶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
事故责任认定实现有法可依,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服务道路“清障”提速】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陶凤实习采访人员袁泽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