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二次浪潮下,互联网家装平台离千亿市值还多远?( 二 )


其次 , 装修施工最终要通过线下完成 。 以看似可以线上完成的设计为例 , 不管线上设计如何完美 , 最终也要配合线下量房完成 , 更不用说具体施工了 。
这就意味着 ,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 , 平台能做的事相对有限 , 很多时候只能充当引流、装修材料交易等工具 , 非常依赖区域的线下装修公司和工人 。 地域属性、线下属性强是渗透率低的另一个原因 , 这比生鲜电商还要头疼 。
最后 , 互联网改造最擅长做的事情是标准化产品 。 以农产品为例 , 要实现线上大规模交易 , 最开始要做的就是非标的农产品变成标准的商品 , 但家装服务的个性化、非标准化属性特别重 。 而无法将服务标准化 , 就难以发挥互联网无限渗透的优势 。
综上可知 ,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 , 互联网家装企业很难快速完成渗透来做大做强 。
二、是什么让互联网家装的梦想“窒息”?
尽管难 , 但改变仍在发生 。
2021年之所以被认为是另一个“互联网家装元年” , 一方面是疫情倒逼选择互联网家装的用户变多 , 叠加新一代消费者习惯线上消费 , 让互联家装的用户渗透加速 。 另一方面是数字化大潮下 , 整个家装产业各环节数字化程度变高 , 让家装服务更容易量化和可控 , 推进了服务标准化进程 。
这两个因素很关键 。 因为让互联网家装企业千亿市值梦醒“窒息”的主要有三大原因 。
第一、“盲盒”般的服务体验 。
有过装修的人都知道 , 装修堪称是抽“盲盒” 。 设计图和效果图是一回事 , 具体到装修过程中又是另一回事 。
一方面跟具体施工的工人水平高低有关 , 比如泥工贴瓷砖 , 水平不同的泥工贴出来的瓷砖平整度和美观度差距很大 , 而且对材料的浪费也不一样 。
另一方面则可能会有不少“增项” 。 如装修过程中发现之前确定的材料不够满意 , 要换好材料要加钱 。 另外由于装修过程非常繁琐 , 很多细节可能往往装修后居住一段时间才能发现 , 如房屋渗水、墙壁脱落等 , 但这个时候交易往往早已完成 , 让消费者有苦难言 。
第二、“黑盒”般的流程管控 。
房屋装修涉及“水电油泥木”等不同工种 , 又牵涉到设计师与装修师傅之间的沟通、以及众多品类的装修材料 。 最重要的是 , 装修是一项工期较长的活 , 一般装修差不多要2-3个月 。
这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 , 很难对整个装修流程进行把控 。 甚至诞生专门用来监工的“监理”业务 。 但即使是监理 , 也很难说实时对场地施工进行监督 , 这就装修流程管控像一个“黑盒”一样 , 你或许能够看到装修后的样子如何 , 但在装修过程中有没有偷工减料 , 有没有敷衍了事 , 并不可知 。
第三、同质化严重导致的价格内卷 。
无论是借助2015年第一波互联网家装潮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家装企业 , 还是新浪潮下涌入的互联网家装巨头 。 除去企业部分自营业务外 , 平台仍以整合线下家装企业、做供需匹配为主 。
这也意味着 , 你在不同平台选择的装修公司 , 很可能最终施工执行的是同一家装修企业 , 服务也大同小异 , 这就导致行业服务同质化严重 , 同质化背后就是价格的严重内卷 。 这是装修企业经常爆出低价诱导用户先签约 , 后续又出现各种增项的行业乱象 。
这种价格内卷还会影响到施工质量 。 一般来说 , 在装修行业手艺好的师傅要价会相对较高 , 但师傅工价是装修公司成本的一个大头 , 这就导致一些装修公司会选择工价较低的师傅 , 从而或明或暗地影响装修质量 。 而装修公司 , 由于缺乏足够数据评估 , 也很难对师傅进行分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