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几乎最好的制造科研类机器人的条件——我在欧洲设计机器人所面临的问题( 二 )


  • 零件多为种类繁多而数量小的非标件中小型CNC模具加工厂
在上一个章节中提到过,在机器人研究中,机器人本体的零件均是种类繁多而数量较小的非标件,能够胜任此类种类繁多加工任务的当属中小型CNC模具加工厂——而这类企业在珠三角地区可谓是星罗棋布。
在欧洲,以德意法为例,几乎很难找到这类“即乐于接收小批量件”且“加工能力强(种类丰富)”的供应商。欧洲的产业与人口结构已经将其制造业供应商分化成以下两个极端:1. 加工能力强(种类多)但只接受大批量件与固定合作客户的“巨无霸”大厂,诸如都灵的菲亚特制造中心;2. 加工能力弱(种类单一)但能把某一类零件做到极致的小厂,诸如德法分工细化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前者就如郊区的巨型购物中心,而后者就如村前店后的小卖部,唯独就缺少了中间的过度档。
  • 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而又不高" 符合国内CNC模具厂的技术能力
在上一个章节中,也叙述到了当前科研类机器人在加工精度,尤其是材料工艺这点要求并不高的特征,无疑完美契合于国内中小型CNC模具厂的技术能力。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幸好当今科研机器人的加工要求并不是波士顿动力Atlas2级别的高强度钛金属液压管道3D打印,使得中国能用已有的“金刚钻”揽下这手“瓷器活”。同时,人力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而拉美则根本没有这类产业。
这边可以贴一张国内某模具厂为作者所在的实验室加工的零件,基本就是
(2司)的精度,一些基本的轴承和轴孔配合的公差,不过可以体会下表面处理的质量:
中国拥有几乎最好的制造科研类机器人的条件——我在欧洲设计机器人所面临的问题
文章插图

国内某模具供应商CNC铝合金件
  • 要求零件工期短、价格低 中国式效率和人力成本
作者在国内和国外都做过相应的机器人零部件报价加工,对于国内工期短和价格低这两点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举如下的例子来大致定量阐述相应的工期和价格:
有这样3个人,小张(来自中国的企业或者高校)、小李(来自欧洲的企业或者高校)、小王(来自欧洲的企业或者高校)拿着同样一批加工件去做报价,一般会出现如下情况:小张选择中国供应商,一个星期内会得到一份报价,假设数值为
,同时再过一个星期,将会收到零部件,质量打分80/100;
小李也选择中国供应商,一个星期内会得到一份报价,但数值为
左右,同时再过一个月,将会收到漂洋过海的零部件,质量打分95/100;
小王选择意大利或者德国的供应商,一个月内会得到一份报价,但数值会达到惊人的
左右,同时再过二个月,才能收到相应的零部件,质量打分95/100;
从同处欧洲的小李和小王的对比来看,在加工质量相近的前提下,中国供应商的价格仅为欧洲供应商的1/4,且中国供应商即使在物流、海关的debuff下,工期仍能缩短一倍还多——又快、又好、又便宜。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样选择中国供应商的小张和小李,充分验证了一个道理“一等价钱一等货”,所以在国内做机械的小伙伴,不要抱怨中国供应商的加工质量了,他们其实有做好的能力,只是钱没到位。
关于这两点背后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人的因素。
在上一个章节中提到过,在机器人研究中,机器人本体的零件均是种类繁多而数量较小的非标件——这样的特性要求CNC模具厂及其上游供应商的产品经理(负责每个零件的报价沟通、检测装备和后期物流)与操作技工(具体落实每个件的技术性加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同时需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人力成本在科研机器人的零部件加工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大的。而只要涉及到人力成本,得益于当今中国社会整体的高效率、勤劳致富的社会风气以及大量优质劳动力资源,欧洲的相关产业(包括北美、日本)是要被完全吊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