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订单超2万台,联合电子电驱业务跃升背后的年轻人( 二 )


幸好 , 联合电子给了他足够的支持 。 “当成为一名成熟的工程师后 , 公司有三个通道供我们选择 , 即条线管理、技术专家和项目管理 。 但无论你选择什么 , 公司都会提供培训 , 拥有着十分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 。 ”刘家臻说 。
一边参加公司组织的针对经理级别员工的培训 , 一边大量阅读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书籍 , 刘家臻在这段时期迅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带领团队搞研发的复合型人才 。
历时一年半时间 , 联合电子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SMG180投入量产 , 目前每月为联合电子贡献约5800张订单 。 这背后 , 刘家臻和其他团队小伙伴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博世原有电机25%的原材料成本;借用已有的样品设备 , 进行工艺再开发和改造 , 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
但这只解决了联合电子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领域没有驱动电机产品的问题 , 新的挑战又来了……
每月订单超2万台,联合电子电驱业务跃升背后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技术赶超
一场隐形的PK赛
2016年 , 刘家臻带领团队投身于第二代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的开发工作 , 这个内部代号为SMG2U153的电机采用了HAIR-PIN(扁线电机)绕组技术 。 “我们看到了PIN绕组的趋势 , 采取HAIR-PIN和I-PIN两条腿走路的平台开发路线 , 开始了新的技术布局 。 这款电机不再是博世电机的改良 , 而是‘从0到1’的完全自主研发 。 ”刘家臻说 。 与此同时 , 针对这款直径为153mm的电机 , 博世集团德国总部也开始了同直径的第二代电机开发工作 , 代号为Gen2 , 采用I-PIN技术 , 中德两支研发团队开启了一场隐形的PK战 。
“事实证明 , 我们完胜 。 我们用了一年时间 , 就开发出了这款第二代电机 , 进度遥遥领先于德方 。 ”刘家臻告诉采访人员 。
这场PK战更是从产品衍生到了产线 。 2017年,历时仅73天 , 第一条属于联合电子的PIN电机样品线诞生了 。 对比博世在德国希尔德斯海姆给工厂的生产线 , 这条样品线占地面积更小 , 投资额只有1/20 , 产能却高出5倍的样品线成功落地上海联电川沙工厂 , 柔性高是它的最靓丽的特点 , 可以同时生产HAIR-PIN和I-PIN电机 。 第一台SMG2U153电机便诞生于这条样品线 。
“样品线上所有的设备和工装均出自国内供应商 , 在当时可以说是国内最先进的一条产线 , 成本低、产能高 , 而且生产柔性极强 。 ”刘家臻颇为自豪 。
这条样品线更是成为联合电子第二代电机的生命线 。 2017年 , 这条样品线上总计生产了800多台客户样品 , 直径范围从153mm到220mm , 性能范围从40-160kW , 共计支持和交付了61个客户项目 。
每月订单超2万台,联合电子电驱业务跃升背后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每月订单超2万台,联合电子电驱业务跃升背后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快速跃升
“吃住在产线” , 打开新天地
从样品到批量生产 , 很快 , 刘家臻和团队又迈上了跃升的新台阶 。 “为了建立生产线 , 整整一年时间里 , 我们可以说是住在了产线上 , 和产线技术人员吃住在一起 。 ”这一年令他终身难忘 。
这个故事 , 还要从蔚来汽车的订单说起 。 2018年 , 联合电子第二代电机平台迎来了首个客户项目——蔚来汽车SMG2U220项目 。 为了支持蔚来汽车IPO上市的时间节点 , 从立项到产品交付 , 联合电子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 。 要知道 , 一般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周期是2-3年 。
项目期间 , 刘家臻团队在多数时间里都泡在产线上 , 一有调整设计的需求 , 他们就立刻打开电脑 , 现场修改图纸 。 不在产线的时间里 , 刘家臻团队往往在供应商蹲点 , 现场解决各种问题 , 用效率换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