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超焦距


什麼是超焦距

文章插图
1、超焦距 (Hyperfocal Distance)定义: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确定的前提下 , 能够获得最大景深时的摄影物距 , 称为在这个焦距和这个光圈下的超焦距 。
2、超焦距的运用多在以前自动对焦还未普及的时候 , 新闻采访人员常用超焦距来抓拍人物 。然而现在自动对焦几乎弥补了这一点 。拍摄风景通常都是用小光圈 , 甚至F16以上 , 架脚架 , 完全不用考虑超焦距这个问题 。为了大家一同普及摄影知识 , 我还是把计算公式表发出来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 后景深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 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
3、这些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
(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 , 景深越小;光圈越小 , 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 , 景深越小;焦距越短 , 景深越大;
【什麼是超焦距】(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 , 景深越大;距离越近 , 景深越小 。使用景深计算公式 , 我们可以完整地计算一张景深表 , 供我们日常摄影时便查(因为计算较为繁复 , 你是不可能在现场临时计算的) , 但是有的书籍中有是也提供现成景深表 , 下面就是书中提供的景深表 , (这是尼康公司为尼柯镜头提供的)供大家参考 。
有许多摄影爱好者在拍像时需要获得最大的清晰范围——景深 , 他们往往知道应当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 , 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超焦距 , 特别是在变焦镜头上怎样应用 。
广告:d_text 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 , 景深靠近相机一侧的最近极限被称为超焦距 。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 , 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 。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
对于有景深表刻度的镜头来说 , 确定超焦距很简单:只要将焦点对到无限远 , 这时从镜头的景深表上可以看到所用光圈所指示的从无限远到靠近相机的某一点的景深范围 。相机到景深范围前瑞的距离即是超焦距;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镜头上都有景深表 , 而应用超焦距拍摄取得的景深会因所用镜头焦距、光圈值以及你对影像清晰度的设定而发生改变 。因此‘模糊圈’作为清晰度的因数被引进了景深与超焦距的运算中 。‘模糊圈’是人眼无法分辨的真实光点的直径 。在实践中 , 没有人能在25厘米的距离区别照片上直径小于0.l毫米的点 。这个0.l毫米直径取其倒数 , 即1/0.1 , 等于每毫米10条线 , 可以作为每毫米所能分辨线条数的出发点 。
计算用于某一具体模糊圈的超焦距的公式为:
H=F2/Cf在这里 , H为超焦距 , F为镜头焦距 , C为模糊圈 , f为所用光圈 。
在平时使用时一般把模糊圈的直径设定为0.05毫米 , 因而把上述公式简化成H=1000F/f , 只凭简便的口算就能够准确地知道任何镜头的焦距与光圈组合所用的超焦距是多少 。如果我们使用50毫米镜头和f/16光圈 , 那么将其代入上述公式用毫米计算 , 结果为50000/16=3125毫米 , 也就是说它的超焦距刚好是3米过一点 。
由于我们掌握了上述计算方法 , 进而可以通过下面简单公式很容易地求出任何条件下的景深 。
景深近限=HD/H+D 景深远景=HD/H-D
在这里 , H为超焦距 , D为调焦距离 。运用这一信息我们就能通过把被摄体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而确保其前后充分的景深 。
在本文的示意图中 , 上图调焦点在3米上 , 即超焦距 , 这时景深近限为1.5米 , 景深远限为无限远;下图调焦在l.5米处 , 超焦距仍为3米 , 这时景深近限力1米 , 景深远限为3米 。本图例通过把调焦点从超焦距移到其一半的距离上 , 即可把清晰区域限制在一组人物身上 , 从而把某些景物安排在景深之外 。
基本定义Hyperfocal distance:超焦距 对焦在远处的某一点 , 使的景深的另一极端恰为无限远 , 则由无限远到景深范围内最近的摄影距离 , 称为「超焦距离」 。若先将焦点设为超焦距离 , 则由超焦距离的一半开始 , 到无限远处 , 都落在景深范围之内 。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 , 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 。傻瓜相机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 , 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 , 省去对焦功能 , 所以 , 一般低档的傻瓜相机并不能自动对焦 , 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 。正如前面所说的 , “清晰”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 超焦距范围内的景物并非真正的清晰成像 , 由于不在对焦点上 , 肯定是模糊的 ,  , 只是模糊的程度一般人能够接受而已 , 这就是傻瓜相机拍摄的底片不能放大得太大的原因 。如何理解超焦距如何理解超焦距 超焦距的计算的原始公式是: 超焦距=镜头焦距+(镜头焦距的平方除以c、F之积 。F为光圈系数 , 就不多说了 。这个c为弥散圈直径 , 早先的教科书都定为0.05,即1/20mm , 老的镜头上的景深表都是按1/20mm 画上去的 , 不信您照您的镜头算算 。现如今都定为1/30mm,还有定1/40mm. 我想跟照片需要放几寸有关系 。基本分类在相机的英文规格书上看过"f=" , 那么后面接的数码通常就是它的焦长 , 即焦距长度 。如"f=8-24mm , 38-115mm(35mmequivalent)" , 就是指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为8-24mm , 同时对角线的视角换算后相当于传统35mm相机的38-115mm焦长 。一般而言 , 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 , 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 , 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超焦距就是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分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 。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像方焦点的距离 , 同样 , 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点的距离 。基本原理确定主面和焦距:入射平行光线(或其延长线)与出射会聚光线(或其延长线)相交 , 就能确定折射主面 , 这个想象的平面与镜头光轴相交处就是主点 。像方主点和无穷远光线形成的焦平面(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复合镜头的焦距(严格说是有效焦距) 。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确定物方主面和物方焦距 。超焦距指镜头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 通常以毫米mm量度 。照相机镜头把拍摄场景中的光线投射到胶卷或传感器上 。可见的视野范围(FOV , FieldofView)由镜头覆盖的场景水平和垂直距离决定 。面积大的传感器和胶卷拥有更大的FOVs , 并且能够记录场景中的更多信息 。焦距和FOV通常都是以35mm胶卷为参照的 , 因为这种格式(35mm)比较常用 。在35mm摄影中 , 焦距为5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 , 因为没有放大或缩小拍摄场景 , 拍出来的照片与肉眼看到的范围是一样的(图像角度为46°) 。超焦距广角镜头(短焦距)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 , 因为它有一个较大的图像角度;然而 , 长焦镜头(长焦距)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 , 但看到的范围比较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镜头对应的焦距说明:通过调整超焦距 , 拍摄者可以选择以较近的距离或较远的距离拍摄 , 获得不同的透视感觉 。一些数码相机在广角端会出现桶形失真现象 , 而在长焦端出现针垫形失真 。35mm等效焦距由于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比35mm胶卷的面积小 , 因此数码相机工程师们引入了一个“等效焦距”的概念 , 把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转换成35mm的等效焦距 , 方便摄影爱好者学习研究 。焦距在调整超焦距之前请确认是某一个镜头虚还是所有镜头都虚 , 如果所有镜头都虚则需要调整镜头升降马达电位器 , 若只有某一个镜头虚请按以下步骤进行调整:一、按动传动键盘的UP或DOWN键 , 选定需要调整的镜头 。二、按SHIFT键将光标移至TR一栏 , 输入987 , 接着按VALID , 显示如下: LENS50 INGCOMP04284 TURR.ADJ01788A/MF0C1 PROC/SPEED0 TRPPROV480三、RINGCOMP后面的数值就是该镜头的焦距值 , 此数值的单位为1%毫米 。修改该数值将会改变镜头焦距 。例如将04284改为04384 。四、修改后按VALID键 , 这是机器会报警 , 并显示:DATAERROR 。按PAGE键将看到TR , 在此处输入正确的走纸长度 , 按下VODIL键 。五、打一张照片 , 查看焦距虚实 。六、重复步骤二至五 , 直至焦距调实 。手动焦距调整:一般时候 , 大都采用自动对焦 ,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 , 与目标之间有物体在移动等 。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 , 因为采用自动对焦功能时 , DV会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 , 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 , 将焦距锁定在你要拍摄物体上 , 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 由于各个品牌DV的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 , 所以请您参照说明书进行调节 。基本定义照相机镜头的超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 , 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 。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 , 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 , 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 。根据用途的不同 , 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 , 有短到几毫米 , 十几毫米的 , 也有长达几米的 。标准镜头的视角约50度左右 , 这是人单眼在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 , 从标准镜头中观察的感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景物基本相同 。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多为40mm , 50mm或55mm 。120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一般为80mm或75mm , 相机片幅越大则标准镜头的焦距越大 。而数码相机由于其成像介质(CCD或CMOS)有大有小 , 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致 。为了方便直感 , 说起DC镜头时经常采用等效于35mm相机的所谓等效焦距 , 这个等效就是指视角上的等效 。以下就只说35mm相机的镜头 , 其他片幅的相机以及数码相机可以类推 。广角镜头 , 顾名思义就是其摄影视角比较广 , 适用于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 , 有时用来刻意夸大前景表现 , 强烈远近感以及透视 。35mm相机的典型广角镜头为焦距28mm , 视角为72度 。常用的还有比28mm略长一些的35mm , 38mm的所谓小广角(多见于傻瓜机) 。比一般广角镜头视角更大的是超广角镜头(如焦距为24mm , 视角84度)以及所谓的鱼眼镜头 , 其焦距为8mm , 视角可达180度 。长焦距镜头适于拍摄远距离景物 , 景深较小 , 因此容易使背景模糊 , 主体突出 。35mm相机长焦距镜头通常分为三级 , 135mm以下称中焦距 , 如85mm , 视角28度 , 105mm , 视角23度以及135mm , 视角18度 。中焦距镜头经常用来拍摄人像 , 有时也称为人像镜头 。135-500称长焦距 , 如200mm , 视角12度 , 400mm , 视角6度 。500mm以上的称为超长焦距 , 其视角小于5度 , 适用于拍摄远处的景物 。如球场上的特写以及野生动物的拍摄 , 因无法靠近被摄物 , 超长焦距镜头就大有用武之地 。焦距分类镜头的焦距分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 。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点的距离 , 同样 , 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点的距离 。必须注意 , 由于照相机镜头设计 , 特别是变焦距镜头中广泛采用了望远镜结构 , 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 。我们平时说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如何来确定主面和焦距:入射平行光线(或其延长线)与出射会聚光线(或其延长线)相交 , 就能确定折射主面 , 这个想象的平面与镜头光轴相交处就是主点 。像方主点和无穷远光线形成的焦平面(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复合镜头的焦距(严格说是有效焦距) 。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确定物方主面和物方焦距主面的位置根据设计可能出现在镜头之外 。这在许多场合下是很重要的 。例如8mm鱼眼镜头 , 像方主平面应位于焦平面正前方8mm处 , 但是8mm内无法容纳反光镜、曝光窗、及焦平面快门的厚度 。因此8mm鱼眼镜头事实上采用了前面加负组光学系统的设计(也称倒置望远结构) , 使镜头能够安装在像面定位距比8mm大得多的机身上去 。焦距同样 , 如果是500mm的超长焦镜头 , 不采用望远镜结构的话 , 镜头就要长达500mm以上 , 使用是无疑是十分不便的 。望远镜结构的设计可以使主面远在镜头之前 , 大大地减小了镜头的长度 。说到焦距 , 就不能不说一说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由于固定透镜组和可变透镜组两部分组成 。通过移动可变透镜组 , 改变成象光路 , 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镜头的焦距 , 从而也改变了拍摄的视角 。久变焦镜头的倍率是指长焦端的最大焦距与广角端的最小焦距之比 。变焦镜头由于视角可变 , 给拍摄取景带来很大的方便 , 深受一般摄影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由于变焦镜头结构复杂 , 相对运动的光学组件较多 , 而且光学设计时也无法保证各焦距段的成像质量、分辨率和畸变等参数的一致性 。所以 , 变焦镜头的总体成像质量难以达到较高水准 。特别是变焦倍率大的变焦镜头更难以获得较高像质 。基本关系因此 , 在相同的技术水准条件下 , 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低于定焦镜头 , 大倍率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低于小倍率变焦镜头 。在FC(以35mm相机为例)的情况下 , 高质量的摄影往往采用定焦镜头 , 即使采用变焦镜头 , 其变焦倍率也是不大的 。但是在DC的情况下 , 由于CCD的成像面积相对较小 , 因此其变焦镜头的几何尺寸(焦距 , 镜头直径)也较小 , 在光学设计时就比较容易实现大变焦倍率 。如何理解超焦距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 , 景深靠近相机一侧的最近极限被称为超焦距 。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 , 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 。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对于有景深表刻度的镜头来说 , 确定超焦距很简单:只要将焦点对到无限远 , 这时从镜头的景深表上可以看到所用光圈所指示的从无限远到靠近相机的某一点的景深范围 。相机到景深范围前瑞的距离即是超焦距;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镜头上都有景深表 , 而应用超焦距拍摄取得的景深会因所用镜头焦距、光圈值以及你对影像清晰度的设定而发生改变 。因此‘模糊圈’作为清晰度的因数被引进了景深与超焦距的运算中 。‘模糊圈’是人眼无法分辨的真实光点的直径 。在实践中 , 没有人能在25厘米的距离区别照片上直径小于0.l毫米的点 。这个0.l毫米直径取其倒数 , 即1/0.1 , 等于每毫米10条线 , 可以作为每毫米所能分辨线条数的出发点 。计算用于某一具体模糊圈的超焦距的公式为:H=F2/Cf在这里 , H为超焦距 , F为镜头焦距 , C为模糊圈 , f为所用光圈 。在平时使用时一般把模糊圈的直径设定为0.05毫米 , 因而把上述公式简化成H=1000F/f , 只凭简便的口算就能够准确地知道任何镜头的焦距与光圈组合所用的超焦距是多少 。如果我们使用50毫米镜头和f/16光圈 , 那么将其代入上述公式用毫米计算 , 结果为50000/16=3125毫米 , 也就是说它的超焦距刚好是3米过一点 。由于我们掌握了上述计算方法 , 进而可以通过下面简单公式很容易地求出任何条件下的景深 。景深近限=HD/H+D 景深远景=HD/H-D在这里 , H为超焦距 , D为调焦距离 。运用这一信息我们就能通过把被摄体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而确保其前后充分的景深 。在本文的示意图中 , 上图调焦点在3米上 , 即超焦距 , 这时景深近限为1.5米 , 景深远限为无限远;下图调焦在l.5米处 , 超焦距仍为3米 , 这时景深近限力1米 , 景深远限为3米 。本图例通过把调焦点从超焦距移到其一半的距离上 , 即可把清晰区域限制在一组人物身上 , 从而把某些景物安排在景深之外 。景深与超焦距(一)《景深原理及计算》 1、焦点 (focus)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时 , 理想镜头将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 , 这个点 , 就叫做焦点 , 焦点和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过焦点后光线继续以锥状发散开来 。如何理解超焦距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 又译为:弥散圈、模糊圈等等在焦点前后 , 光线从聚集到扩散 , 点的影象从圆到点(焦点) , 继而有扩散到圆 , 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圆就叫做弥散圆 。如何理解超焦距 如果此圆形足够小 , 肉眼依然可被视为点的成像 。这个可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径被称为容许弥散圆直径δ (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来观察的 , 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 , 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 , 人眼将感觉是清晰的 。这时的弥散圆的大小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人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 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物体的尺寸大约为0.125mm 。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时 , 选用了常用尺寸7吋照片(175×125mm)为依据计算 , 要求弥散圆只能在0.125mm以内 , 按此计算得到是图像对角线长度的1/1730左右 。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圆直径 δ=1/1730 底片对角线长度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底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要求 。各厂家对于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的取值并不统一(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7吋的大小 , 观察距离为25~30cm)一般取值范围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在这里可以看出:景深是相对的 , 不是绝对的 , 和弥散圆直径 δ的取值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弥散圆直径 δ 的取值的大小和镜头生产厂商的技术能力有关 。一般常用的数值是:画幅24mm×36mm6cm×9cm4"×5"容许弥散圆直径 δ0.035mm0.0817mm0.146mm 3、景深 (Depth of field)在对焦时 , 通过镜头将在焦平面上清晰成像 , 而对焦点的前景和后景也在焦平面成像 , 只要它们成像的弥散圆等于或小于容许弥散圆直径 , 我们将认为是清晰的 , 这样影像就有一个的清晰的区间 , 这就是景深(下图) 。如何理解超焦距 从以上可知道 ,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 , 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呼它叫焦深 , 它和景深是相对应的 。所谓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 , 其影像具有的一段清晰范围 , 这范围内的景物在焦平面上成像 , 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是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对焦距离的不同而变化 。一般来说:1、焦距短 , 景深大 , 对焦点离远 , 景深大 , 光圈小 , 景深大 。如何理解超焦距 以拍摄者为基准 , 从对焦点到近点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 , 从对焦点到远点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 。如何理解超焦距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 后景深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 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 , 景深越小;光圈越小 , 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 , 景深越小;焦距越短 , 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 , 景深越大;距离越近 , 景深越小 。5、计算实例 ①<?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50mm/f2.8②50mm/f8③105mm/f2.8δ0.035mm0.035mm0.035mmf50mm50mm105mmF2.882.8L3000mm3000mm3000mmΔL1316mm754mm78mmΔL2400mm1518mm82mmΔL716mm2272mm160mm从上表大致看出景深和焦距、光圈之间的相互的影响:①50mm/f 2.8镜头 , 清晰范围是从2.68m~3.40m , 景深为0.72M②50mm/f 8镜头 , 清晰范围是从2.25m~4.52m , 景深为2.272M 。③105mm/f 2.8镜头 , 清晰范围为2.92m~3.08m , 景深为0.16M 。6、景深表 使用景深计算公式 , 我们可以完整地计算一张景深表 , 供我们日常摄影时便查(因为计算较为繁复 , 你是不可能在现场临时计算的) , 但是有的书籍中有是也提供现成景深表 , 下面就是书中提供的景深表 , (这是尼康公司为尼柯镜头提供的)供大家参考 。如何理解超焦距景深表可以制成表格 , 也可以用其它方法制作 。我按相机的镜头上常见的方法 , 根据计算 , 制作了一个转盘式的景深标尺 , 用这个标尺 , 要比查表方便一些 。各位可以下载(见:《景深计算盘》一文) , 用厚一点的纸张打印出来 , 中心用一个小钉订上 , 就可以使用了 。7、超焦距 (Hyperfocal Distance)定义: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确定的前提下 , 能够获得最大景深时的摄影物距 , 称为在这个焦距和这个光圈下的超焦距 。以上是超焦距的定义 , 看起来有些费解 , 另外 , 超焦距又有什么用呢?为了说清楚 , 我就使用上面的景深标如何理解超焦距 图一:这个景深标尺 , 我相信的一看就懂:目前对焦是在2M上 , 你看不同的光圈值两边各有一根指示线 , 这两根线指示了该种光圈在距离2M时的 , 前景和后景的清晰范围 。比如:如果用了F=11的光圈 , 清晰范围大约在1.5-3M 。图二:这是镜头对焦在无穷远的情况 , 如果照风景 , 用光圈F=16 , 你可以看到大约在4.5M以外都清楚 。图三:图二的这种对焦情况不是最好 , 因为这时的后景深就没利用上 。如果我们对焦在4.5M上 , 这时我们可以发现仍然用光圈为F=16时 , 那就用上了F=16的后景深:后景深指示线对在无穷远上 , 这样对焦既保证了无穷远处的清晰度 , 而前景深指在2.2M处 , 清晰范围比图二前进了2M多 , 得到了最大的景深 。这就是“超焦距”对焦法 , 而4.5M这个对焦位置称呼超焦距 。超焦距的方法在抓拍时常用 , 因为在我已知的范围内(比如上面说的2.2M以外) , 就不用对焦了 , 抓了就照 , 可以抢时间 , 抓镜头 , 同时也保证了清晰度 。所以新闻采访人员等是比较爱用的 。超焦距距离的计算比较繁 , 所以如果你的镜头上附有景深标尺的话 , 在对焦时将你选用的光圈值的后景深线对准无穷远 , 就可以了 , 不必计算 , 使用也方便 。这也是镜头上带有景深标尺的一个很大的用途 。当然在没有这个标尺时 , 我们最好借助与景深表或转盘式的景深标尺这个工具了 。超焦距(Hyperfocal Distance)是风光摄影 , 纪实摄影中经常用到的摄影手段 。超焦距是一个与景深有关的很实用的概念 。对主体对焦时 , 主体身前一段距离和主体背后一段距离内的景物均可在胶片上结成相对清晰的影象 , 于是 , 这"身前一段距离"和"背后一段距离"之和就称为景深 , 其中"身前一段距离"称为前景深 , "背后一段距离"称为后景深 。一只镜头 , 如果光圈不动 , 当从近处向远处转动调焦环时 , 前、后景深都会增大 , 其中后景深的增长更为显著 。这样当调焦环转到某一对焦距离时 , 景深后界刚好延伸到了无穷远 , 此时的对焦距离就是该镜头在该光圈下的超焦距 。如果再往更远处调焦 , 则由于后景深不再增加、景深前界却随着调焦物平面的远去而远去因而景深反而缩小 。因此 , 按超焦距对焦可获得最大的景深 。故而也有把超焦距定义为可获得最大景深的拍摄物距 。当按超焦距对焦时 , 景深前界正好处于超焦距的1/2距离 。显然 , 为了应用超焦距 , 就必须熟记所用镜头在不同光圈设定下的超焦距值 。超焦距的计算可利用经验公式:例如:20mm 镜头 @f/2.8 , HD=4.3m24mm 镜头 @f/2.8, HD=6.2m50mm 镜头 @f/1.8, HD=42m50mm 镜头 @f/5.6, HD=13.4m 如果想让前景和后景都清楚 , 并用尽可能大的光圈 , 焦点调在哪里最合适?这也有一公式: 2X(前景距离 X 后景距离)/(前景距离+后景距离) 例如: 被摄的人距离镜头10米 , 他身后的房子距离镜头22米 , 那么2*(10*22)/(10+22)=13.75,也就是说把焦距调在13.75米时 , 可以用尽可能大的光圈使得人与房子都清楚 《A·亚当斯论摄影》中提供的超焦距计算公式为:H=F*F/(f*d)F:镜头焦距f:光圈系数d:模糊圈直径 。0.05mm模糊圈对于现在已经提高的镜头和胶片的分辨能力来讲 , 太大了 , 一般用0.03mm , 即1/850英寸 。超焦距是MF时代代替AF的有效方法 。随着焦距缩短、光圈收缩或者拍摄距离逐渐拉远 , 景深逐步扩大 。后景深扩大的速度比前景深快得多!很快 , 后景深就扩大到无限远 。可以证明 , 此时的前景深正好是调焦距离的一半 。所以 , 从调焦距离的一半一直到无限远 , 都在景深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 , 只要物体在1/2调焦距离之外 , 拍摄时不需要调焦!常用于抓拍 。自动对焦机对于超焦距的运用很不方便 , 甚至可以说不能使用 , 因为多数都不显示距离数据 , 无从确认 。如果非用不可 , 只能改用手动 , 根据镜头刻度调整 。另外 , 长焦矩镜头超焦距太远 , 具体到你用的200MM镜头来说 , 32光圈时超焦距离约50米(135画面) , 按公式推断 , 前景深在30米左右了 , 近于此距离的景物必然不清晰 。若对焦点在50米以内 , 远景也超出清晰范围了 。所以一般要求大景深的 , 镜头焦距不能太长(画面没有有重要的必须清晰的近景者除外) 。再者 , 超焦距公式中弥散园大小是以放大6倍的要求而定的 。若需高倍放大 , 弥散园直径要相应缩小 , 此时超焦距范围更窄得多 。一米多的放大画面 , 就是完全遵照超焦距公式要求拍摄 , 前后景也不会很清晰的 。如果是定焦头 , 应该记住不同光圈或常用光圈下的超焦距值 。拍摄时 , 对焦位置可以有两种选择:1、选择无穷远的目标 , 则知道无穷远到超焦距范围内都是清晰的 , 但浪费了超焦距 。2、选择超焦距附近的物体对焦 , 再用AF-Lock的方法把焦点转移 , 这时超焦距的饿一半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 。如果焦点选择在1、2之间 , 则稍有浪费;如果焦点选择在2以近 , 则无穷远不清晰 。网络上可下载Windows版本的景深计算器: 软件名 f_Calc 1.14汉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