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


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篆、隶是古体,现在作为传统书法还有它的艺术性,许多人还在研究和创作,但从字体演变来说,它很早即过时了,东汉以后就很少在实用 。草书过于简化,结体变得简单和符号化了,加上草写不易被人们认识,故不大适宜实用,更不便为大多数人认识,且难度很大,也不容易普及 。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书、楷书 。在日常书写时,由于楷书点画要求严格,写起来又慢,故在实用书写时,往往不写严格意义上的楷书,但作为书法学习者来说,又是必须练习的一种书体 。通过练习楷书,掌握书法的结体和用笔的基本规律 。
而对行书来说,不论从艺术或实用,都是在普遍书写的一种书体 。这是因为行书这种书体,最适合实用,又具有艺术性,所以为书家喜爱,又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行书具有楷书的基本间架结构,又有草书简洁流便的行笔和线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动流畅,富有艺术气质,书法家和群众都喜爱它 。

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

文章插图
行书的这种特点和艺术素质,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他们以为学习行书是比较容易的,掌握起来较快,又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 。于是临摹了几天范帖,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开始创作行书了 。自然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也不符合规范,更谈不上艺术性,只是乱涂乱抹,自以为是,无风格神韵可言 。
有些人则只专心临摹范帖,态度也很认真,下的功夫不少,但因为不懂得行书创作规律,所以创作时虽可做到几分像范帖,但不能运用学到的传统技法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来 。这都是由于认识和方法不对头,越写越陷入困境,走入歧途 。
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

文章插图
欧阳询《千字文》
《宣和书谱·行书叙论》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书有焉 。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书 。”这是说,隶书成为古体字以后,隶法已经过时,楷书过于拘谨,而草书又过于奔放,介乎这两者之间于是产生行书 。行书兼有楷书的,称为楷行书,行书兼有草书的则称为行书或行草 。可见,行书是吸取楷书、草书而形成的一种书体,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书体称行书 。
这种书体,没有严格固定的结体,虽有楷书的成份,但结体更加省略简洁,写法更加简便,吸取了草书的简捷结体和使转连带的写法 。如果楷书成份多,接近楷书的称为楷行书;接近草书,草书成份多,则称为草行书 。这种行书体的出现,最早也是因实用的需要而来的 。
行书既然是这样一种书体,其结构、笔法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律 。有接近楷书的行书,如欧阳询的《千字文》,结体虽是楷书结构,但属行书用笔,它不似楷法那样逆笔停顿,收笔顿挫,而是顺笔而入,行笔连带,虽有所停顿,随即迅速收笔或转笔连带,这是行书行笔的特点 。
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

文章插图
【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颜真卿的《江外帖》也叫《湖州帖》(图2)
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

文章插图
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

文章插图
有接近草书的,草书成份多,楷书成份少,即是行草书 。如颜真卿的《江外帖》,帖中云:“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与拯,以此人心差安 。不然,仅不可安耳 。真卿白 。”(图2)又如宋代米芾《张季明帖》,帖中云:“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 。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 。”
这两帖都是草书成份多,许多字都是草书结体,如《江外帖》中的“最、年、诸、州、并、此、书、心、然、安、耳、真卿”等字,均是草体和草写 。
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

文章插图
如何弄懂行书章法结构?

文章插图
米芾行书《张季明帖》
米芾《张季明帖》中的“气力复何如也”(如上图),连续运笔,线条连贯,一气呵成,可称“一笔书”,全是草书连绵笔法,而结体则基本保持楷体 。
还有一种行书,以行楷为主,偶然渗进草书,形成行书草书的鲜明的变化,早期的行书常出现这种写法,如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