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云|2减1小于1:没有对比,哪来的便宜( 三 )


1. 时间单位拆分分期就是典型的代表,一次性几万元的支出,给人带来的感受极为强烈。相对的,每个月几百元的支出,就显得平和了很多。
依云|2减1小于1:没有对比,哪来的便宜
文章插图
每天10元所带来的价格感受,和一次性3650的价格感受完全不同。
虽然购买者也知道最后的总支出一样(分期甚至更多),但在决策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不完全是理智,潜意识的感受有很大发言权。
2. 产品剂量拆分汤姆农场扁桃仁如果像其他品牌一样按斤售卖,翻倍的价格无疑会凸显其贵。
而汤姆农场选择拆分为极小份30g售卖,虽然折算下来并不便宜,但一袋10元以内的售价,对于选购零食的人来说,却是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四、机会成本对比归根结底,一切对价格感受的来源,最终都与机会成本挂钩。
每个选择都有代价。
你用一笔钱购买了某商品时,这笔钱就无法用于购买另一商品。
你用20元买了一块芝士蛋糕,这20元就无法用于打车回家。
同样是20元的支出,哪一项更有价值?对比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然,你或许会说,成年人不做选择,我全都要。
但是,你可支配的金钱终归是存在上限的,不能无限制做全选题。
花去20元后,可以再掏出20元,对于金钱概念淡泊的人来说,似乎影响不大。但如果数额再大一些呢?

  • 你选择了买车,可能就无法支付买房首付。
  • 你选择了买限量皮包,可能手里的闲钱就不够支撑一次度假。
哪个选择对你更有价值?价格对比所产生的感受因此而来。
而那些相对不重要的选项,在与更有价值选项的对比中,就会显得昂贵。
  • 对于不关注某爱豆的人,看一场600元的线上演唱会,不如买一瓶小黑瓶眼精华,够用几个月。
  • 对于不曾接触咖啡的人,咖啡店一杯普通手冲40元钱,买成菜够做两天的饭,显得很是不值。
这些毫不相关的商品价格,也会成为参考,影响人们对价格的感受。
而这种感受价格的途径,自然也可以利用起来,让商品显得相对便宜。方法就是:寻找价格高昂、性价比低、收益模糊的商品进行对比。
  • 用搓一顿饭的钱,让孩子听一堂有益终身的成长课。
  • 某餐馆在菜单前几页展示豪华摩托并注明售价,表面上是老板的个人癖好,却让就餐者在豪华摩托的高价格对比中,觉得餐品相对便宜。
五、写在最后价格高未必就无人问津,价格低未必能百试百灵。
就如那瓶标价16元的椰子水,因为不同参照物出现,选购者对价格的感受也迅速变化。
归根结柢,贵和便宜,都是人的感觉,而感觉善变。
与其等待顾客自己寻找参照物,不如有意识地为其选择参照物,主动创造对比。这可以让你距实现转化,更进一步。
#专栏作家#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