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云|2减1小于1:没有对比,哪来的便宜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人们对价格的感知判断并不单纯依靠产品本身数字价格的大小,场景、参照物、消费能力等都是潜在影响消费者价格判断的因素。由此,则为商家平台提供了提升转化的思路:价格的高低与否大都是人的感觉,价格的高低与否往往在对比中凸显。
依云|2减1小于1:没有对比,哪来的便宜
文章插图
盛夏,平常的一天,去超市买纯椰子水。走到熟悉的货架前,一款之前没有见过的椰子水进入了视野。

  • 它有着独特的包装,在其他纯椰子水白、蓝、绿色包装的包围中,黑褐的底色与火焰花纹极为显眼。
  • 它有着独特的卖点。在其他纯椰子水打出原味、纯粹、NFC这些千篇一律的主题时,它以炭烧的制作工艺为卖点。虽然不知道实际味道能有多大变化,但乍看之下,明显给人有所不同的感受。
  • 它的标价同样有所差异。在这座城市、这个超市中,其他品牌进口纯椰子水1L装的标价普遍在12—13元间,而这款椰子水标价达到了16元。
虽然超过了其他品牌价格的30%,但我还是拿了一瓶放进了购物车。
一来它没有贵到离谱,并非其他椰子水两三倍的价格。二来它炭烧的独特属性,让略贵的价格也显得情有可原,不妨尝试一下。
然而,人皆善变。
这瓶炭烧椰子水最终被留在了超市中,理由也只是结账时出现的、短短几个字的提示:“此商品满30减10。”
粗略一算,如果使用30减10优惠,每瓶炭烧椰子水只需要11元,远低于16元的标价。在11元折算价的对比下,单买一瓶16元,就显得极不划算。
而椰子水所在的A区,离结账的F区很远,我不想再去凑单,便把它留在了超市。
同样的一瓶炭烧椰子水,同样是16元一瓶的价格。
在20分钟前,我认为16元值得一试;在20分钟后,我觉得16元很不划算。
【 依云|2减1小于1:没有对比,哪来的便宜】不同参照物的出现,让我对价格的感受迅速发生改变。
贵与便宜,都是人的感受。
人心善变,感觉善变。
人对价格的感受、对于贵或便宜的判断,也会因为不同的对比参照物,而发生改变。
只不过,有些时候,参照物近在眼前。
超市货架上,农夫山泉和百岁山的价格高低一目了然。
而另外一些情况下,参照物却在我们的经验记忆中。
给婴儿一个大红包,他并不能明白什么是多。但当他收了越来越多的红包、见识了金钱的作用、明白了物品的价格时,再收到一个小红包,就会知道什么是少。
今天,我们暂且抛开传统理论中,价值、供求与价格间的关系分析,来看看价格对比,是如何影响人心目中对价格的感受的。
一、同款对比在天猫上看中一款美白面霜,打开京东、唯品会搜索一下,很快就能判断出哪家便宜哪家贵,在哪里买更合适。
选购商品时,同款商品的价格,自然是最简单明确的对比参照物。
虽然在实际消费场景中,很少有人每次付款前都会比价。
但如果是一些常见的商品,在你三番四次看到其价格后,有些印象也是很正常的。
让我们来简单回忆一下:
  • 一瓶500mL可乐多少钱?
  • 星巴克的中杯咖啡多少钱?
  • 一小包纸巾应该是多少钱?
若你熟知它们的售价,当其价格翻倍时,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出判断:贵!
同一商品,价格对比所带来的感受非常直接。
但由于市场繁荣,品牌众多,人们对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并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当作自己的参照物,制造价格对比,让选购者感受到便宜,就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也极为有效的做法——降价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