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IoT风口吹不走,涂鸦的“傲慢与偏见”( 三 )


对于以中小客户起家的涂鸦而言 , 做大客户要克服已有的业务惯性 。 而大企业又大多希望开发自有模组 , 而不是采用别人的模组 , 这将使涂鸦陷入两难的境地 。
根据一季度财报显示 , IoTPaaS客户为2600家 , 同比增长21% 。 进一步来看 , IoT PaaS优质客户(过去连续12个月内贡献超过10万美元收入)只有303个 , 却为IoT PaaS合计贡献了约85.6%的收入 。
PaaS业务之外 , SaaS业务被视作第二增长曲线 。 一季度 , 涂鸦Saa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6.7%至575万美元 , 且后者的毛利率为75.10% , 远高于PaaS业务的42.30% 。
PaaS业务的毛利率较低 , 主要是因为其收入主要依靠销售封装了接入能力和License的WiFi模组实现 , 由于芯片厂商在WiFi模组的议价能力较高 , 对涂鸦的毛利率产生了一定影响 。
现今 , 涂鸦90%以上的SaaS业务在中国市场 , 不过SaaS业务Q1仅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0.49% 。 此外 , 现阶段涂鸦布局多个细分领域 , 工业物联、智慧农业等等 , 没有核心聚焦业务 。
这种分散企业战略焦点的多元化扩张冲动备受涂鸦内部员工吐槽 , “业务不聚焦 , 啥啥都想做 , 啥啥都没做好 。 老板战略不清晰 , 白瞎了各业务线的销售们 。 ”
IoT的大争之世现阶段 , 物联网政策再发利好消息 。 一些主营业务并非物联网领域的上市公司 , 纷纷“蹭”上IoT概念试图分一杯羹 , 那些本就在领域内布局的玩家更是摩拳擦掌 。
华泰金融通过对全球提供IoTPaaS供应商的特征进行分类 , 将IoT供应商大致分为五类:
电信运营商 , 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互联网巨头 , 如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传统企业 , 如海尔和三一重工;科技公司 , 如华为和苹果;第三方平台 , 如涂鸦 。



目前 , 在物联网平台布局的主流厂商都在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 , 积极构建物联网生态平台 , 争夺产业生态的主导地位 。 在这之前 , 具有较强中立性和兼容性的第三方平台涂鸦则有一定的优势 。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统计 , 截至2020年 , 在领先的物联网平台中 , 涂鸦智能平台新增连接设备数量和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7亿和94% , 排名行业第一 。
紧随其后的是亚马逊网络服务(AWS;7500万/26% , 3900万台自有设备)、谷歌云(5500万/17% , 2600万台自有设备)、海尔(4000万/50% , 3800万台自有设备)、小米(3900万/32% , 3700万自有设备)和阿里云(3100万/20% , 1400万自有设备) 。
随着赛道内玩家开始发力 , 涂鸦将面临日益加剧的竞争 。 拿目前较为重要的国外市场来说 , 涂鸦将与IoT平台亚马逊、谷歌、苹果等同台竞技 。
今年1月7日 , 涂鸦正式宣布将支持Matter通讯协议 , 助力开发者打造无缝接轨的智能家居体验 。
Matter协议是CSA连接标准联盟于2021年推出的应用层连接协议 , 旨在通过构建统一“语言” , 消除不同生态间兼容性顾虑 , 解决智能家居领域碎片化问题 。
目前 , 亚马逊、谷歌、苹果等都已承诺Alexa、GoogleAssistant和HomeKit生态将兼容支持Matter协议的设备 。 涂鸦此举旨在寻求第三方平台的立足空间 。
不过 , 摆在涂鸦面前致命的是 , IoT平台安全问题 。 去年7月30日 , 美国企业研究所两名高级研究员在《国会山报》发表文章 , 题目是:“涂鸦可能成为比俄罗斯勒索软件攻击更严重的中国威胁” 。
作者主张 , 美国国会应该基于安全考量禁止涂鸦公司在美国运作、禁止其与美国企业进行往来 。 涂鸦的中国背景愈发让其在国外受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