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互联网大厂为何都爱“送外卖”?( 二 )



如模式上 , 滴滴以滴滴出行APP为入口 , 在APP上增加了“外卖”功能 , 它并没有学习Uber收购外卖平台、把外卖业务独立来做 , 而是自行招募送餐队伍 , 试图以高昂的补贴打入美团外卖的核心城市;抖音则是通过组建团购业务 , 借助团购拓展送餐服务 , 它想要依赖短视频巨大的流量 , 培养用户边看视频、边下单的习惯 。
至于顺丰和京东 , 顺丰的外卖业务已在顺丰内部推行 , 而京东则明确表示在研究阶段 。
比较这几个进军外卖的巨头 , 可以发现他们做外卖的优劣其实都较为明显 , 滴滴和抖音拥有庞大的流量 , 可缺乏外卖最需要的配送队伍 , 京东和顺丰虽然具备足够的配送能力 , 但两者的消费场景都离外卖较远 。 而且一个共同点是 , 他们目前所拥有的餐饮商家资源很难和美团、饿了么相提并论 。
当然 , 这并不意味着美团和饿了么就会安枕无忧 , 以外卖为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 , 竞争只会越发激烈 。
充分竞争 , 谁笑到最后?
大厂送外卖 , 虽然各有优势 , 可面临的困难不少 。 电商平台 , 或是短视频平台 , 无论是购物还是刷短视频 , 依然在摸索如何打通与餐饮场景的链接 。 否则可能造成平台空有流量 , 却无法转化为外卖用户 。
这点阿里和百度实际上已经证实过了 。
阿里早在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前就孵化了口碑网 , 口碑网最初接入来自淘宝的流量 , 可仍未敌过后来冒出的大众点评和美团 。 O2O大战时 , 口碑网被重启 , 但大众点评和美团强强联合后 , 口碑网的存在感更弱了 , 阿里不得不出手收购饿了么 , 才获得一个入局本地生活服务的关键棋子 。 百度也是如此 , 起了个大早 , 赶了个晚集 。
不过 , 也正是当年这种激烈的、白热化的竞争局势 , 快速推进外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走向成熟 , 而如今抖音、京东来势汹汹 , 再次将外卖引入高度竞争的状态中 , 这对整个行业来讲可以说是一次值得期待的“好戏” 。
这里的“好戏”不仅是指可能发生的外卖格局的变化 , 更重要是的是这出“好戏”将通过外卖行业的充分竞争 , 给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 从而赋予他们更大的主动权 , 这有助于行业重新梳理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 , 使之更趋于平衡 。

其中商家受益最为直接和明显 。 抖音、京东开辟外卖入口 , 多元化的平台 , 不仅让商家有了更多的选择 , 也带来了新的营销玩法 。 近几年来 , 各类网红打卡地的出现 , 逐渐培养了消费者打卡的习惯 , 商家需要迎合年轻人的喜好 , 重视起内容营销 。 而在商家最关注的费率上 , 也出现更好的变化 , 美团从去年率先开启费率透明化改革 , 外卖行业繁杂的佣金问题首次得到改善 。 费率改革后 , 美团外卖平台佣金为4-8% , 而配送费根据距离和各种因素另算 。 改革带来的好处是 , 商家对成本信息有更清晰的认知 , 可以更自主的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配送方式 。 越来越多的餐饮商户也因此加速了线上化和数字化进程 。 抖音对商户的培育从早期进入了中期 , 京东同样加紧了招揽各类商家的步伐 。 数据显示 , 截至3月底 , 抖音生活服务板块合作门店超过70万家 , 覆盖全国370个城市 , 而美团的活跃商家高达900万 。
商家自救、巨头出手 , 外卖持续为餐饮“续命”
进入2022年 , 我国的餐饮行业可以说举步维艰 , 巨头关店、小店倒闭 , 大部分的商家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打击后疲态尽显 。
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等大厂 , 包括美团 , 在外卖及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上频频布局 , 为这一赛道注入了活力 , 而对于越来越把外卖业务当成重点布局的餐饮行业来讲 , 更多巨头的进入 , 必将有利于商家的生存和餐饮的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