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电动汽车化身“充电宝” 车网能量互动未来可期


进入三伏天 , 不仅全国各地将迎来盛夏的高温热浪 , 也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电网负荷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一方面 , 截至今年6月底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001万辆 , 占汽车总量的3.23% , 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810.4万辆 , 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另一方面 , 随着碳达峰 , 碳中和工作的有序推进 , 风电光伏增长迅猛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加速 , 这进一步拉高了储能设施 , 尤其是储能电站的胃口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电储能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 , 引来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蔚来、特斯拉、比亚迪等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公司争相布局 。
近日 ,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 , 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 , 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 , 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 。
根据这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轨迹 , 不难推算出 , 动力电池集中退役的大潮离我们并不遥远 。 正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所提醒的那样 , 针对上述文件的要求 , 相关车企和电池企业应该未雨绸缪 , 早做打算 , 为退役的动力电池提前找好去处 , 并紧紧抓住电储能市场增长、车网能量互动的新机遇 。
靠天吃饭的风光电背后藏着万亿级市场
在7月14日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 ,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围绕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 以及能源迎峰度夏保障 , 要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 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多发满发、能用尽用 , 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 目前第一批项目已开工超过9500万千瓦 。
事实上 , 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均已突破3亿千瓦大关 , 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
不过 , 有着绿色低碳优点的风电、光伏发电却要靠天吃饭 , 存在各时间段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 容易引起电网波动 , 甚至导致停电事故 。
因此 , 有分析认为 , 要推广风电光伏可持续发展 , 核心问题就是打通储能环节 。 目前常见的储能方式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等物理式储能 , 以及使用电池的电化学储能 。
其中 ,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加速普及 , 电池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 电化学储能的应用范围和场景也不断扩大 。 更重要的是 , 电储能项目还能与轨道交通、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产业融合发展 。
此前 , 不少车企和电池厂商表示 , 希望退役的动力电池可以用于电储能环节 , 从而形成产业链闭环 。 但全球多次发生的爆炸和火灾事故 , 让锂电池储能安全亮起红灯 , 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
该文件可能会影响接下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方向 。 马军告诉采访人员 , 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性 , 防止出现火灾事故 , 可能是上述《征求意见稿》提出详细要求的出发点 。
他表示 , 这份《征求意见稿》并未完全禁止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做电储能 , 因此相关企业要想尽一切办法 , 确保安全、高效地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 。 同时 , 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小型储能电站 , 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下来的电池也能当好配角 。
有统计数据显示 , 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324GWh , 同比增长106% , 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分别为32GWh , 同比增长146% 。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直言 , 将退役的动力电池回收用在储能电站确实可以降低成本 , 但选择电储能技术路线时 , 应该以安全作为最高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