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李健人民日报撰文 李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好歌唱出我们心中所想

  歌手李健人民日报撰文 李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好歌唱出我们心中所想 。21日,歌手李健《人民日报》撰文:好歌唱出我们心中所想 。《声生不息·港乐季》是芒果TV、湖南卫视联合香港TVB,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特别企划的音乐献礼节目 。回顾节目中一曲曲脍炙人口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音乐承接着中华文化的星火,又承载着时代精神的风华 。好歌因何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唱出我们心中所想 。就像我在节目中最后一首歌所唱的,“鱼儿离不开这片大海”,鱼儿只有回归大海,才会游得更加欢畅 。流行音乐只有跟受众和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声生不息” 。
  究竟什么样的歌是好歌?什么样的词是好词?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今天很多人未必能全部认识《诗经》里的文字,但这不妨碍《诗经》与今天的人们心灵相通,因为其中许多篇目表达的是油然而生、纯粹美好的情感 。歌词不论文学化还是口语化,写得好,都可以流传 。关键是歌词跟旋律要匹配得当 。填词人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对旋律也要通晓 。填的词应跟旋律相协调,旋律上升时,如果词是降的,词与曲就会矛盾 。乔羽等老一代作词人,都严格地遵循这些基本美学原则 。
  好的歌词,单看文本就很出色,搭配旋律后又高于文本 。有一种观点认为,歌曲以音律为要,只要填的词能唱出来就可以 。这当然没错,但还远远不够 。能够传之久远、历久弥新的歌曲,一定是反映人性的善和美 。文学追求、歌者表述和听众立场,相互之间并不矛盾 。
  近年来,国风音乐兴起,丰富了当代音乐的类型,使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挥想象力 。音乐资源如此丰富,我们完全可以用和声体系,加上优美文字,创造出极具反差性或者融合性的作品 。我听过国外作曲家用很现代的和声将《茉莉花》演绎得绚烂无比,一听就是东方的音乐,但又不仅仅有东方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中都会找到认同感 。国风这种音乐类型,需要人们不断挖掘深度,需要创造性的探索 。
  如何更自如地实现外来音乐形式的本土化,也是今天流行音乐面临的课题 。譬如说唱,有些方言说唱发展得不错,但普通话说唱还需要继续探索 。创作者可以从我国民间文化中找找灵感 。口语化写作并不等于照搬口语,而是要经过独特连接,形成一种特殊的逻辑关系 。《古诗十九首》并不艰涩,每次读到都能触动我们的内心 。为什么?因为它们用浅显的字词表达了意味深长的道理 。
  流行音乐在今天面临的挑战,与文学、美术在本质上是大致相似的,创作者求新求变的渴望也是相通的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很多经典都是当时的流行文化,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经典,不断焕发自己的光彩和生命力,给一代代人以启发 。我们今天的流行文化能出经典吗?这是对创作者和受众的双重考验 。作为歌曲创作者,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坚守自己的阵地,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放弃对经典化的追求 。
歌手李健人民日报撰文 李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好歌唱出我们心中所想
文章图片

歌手李健人民日报撰文 李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好歌唱出我们心中所想
文章图片

  网友热议
  流行音乐只有跟受众和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声生不息”
  李健老师就是一个对流行音乐有自己思想观点和态度的音乐人,这次声生不息上他通过各种方式尝试来推行港乐与时代与内地听众的和谐共振,即使处在舆论漩涡也坚持初心,义不容辞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