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播火者”——追记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杨福家( 二 )


在工作中 , 教学、科研、服务并重是杨福家倡导的作风 , 也是他本人践行的理念 。 他要求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 启动“名教授上基础课”计划 , “首先是教学生怎样做人” 。 杨福家本人的课堂也深受学生欢迎 , 即使卸任校长 , 已经60多岁的杨福家仍接受邀请每周开课 , 为本科生讲授了一个学期的原子物理课程 。 他编写的《原子物理学》在1985年正式出版 , 至今已修订5版 , 仍是国内相关专业教科书几乎唯一的“标配” 。
杨福家担任校长期间 , 复旦大学围绕本科教学做了一番变革 , 而复旦的本科教研也由此布下了若干“先手棋” 。 1998年 , 复旦大学参与了李政道先生设立的“政学者”计划 , 开始了本科生的科研学术计划 , 这是国内第一个在本科生中以“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为模式的科研计划 , 其目的不是让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 , 而是让学生全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这在那个年代堪称石破天惊 。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说 。
在“政学者”计划的基础上 , 复旦大学又发展出“望道”“曦源”等项目供本科生参与 , 进而完善为“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体系 , 立足于科研 , 且兼顾应用 。 2007年 , 我国设立了面向所有大学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 而复旦的这一步 , 早走了近十年 。
“学生的头脑不是盛放知识的容器 , 而是待点燃的火种”
2001年 , 杨福家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 , 成为第一位出任英国著名高校校长的中国人 。
2004年 , 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 , 年近七旬的杨福家成为首任校长 。
历任国内国外知名大学校长多年 , 杨福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有深刻见解 。 他倡导博雅教育理念 , 曾在多种场合积极建言、著文 , 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
宁波诺丁汉大学得以“出生” , 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 , 也与杨福家的策划、推动分不开 。 “我是上海宁波人 , 和宁波有一定的感情 , 推动创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也是为了回报自己的家乡!”杨福家说 。
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徐亚芬回忆 , 学校创立前 , 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急需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 而中外合作办学尚处在一片空白之中 , 宁波想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 。 为了将“原汁原味”的英国教育理念引进中国 , 杨福家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 在行政部门、投资方和外方之间积极沟通协调 。
“学生的头脑不是盛放知识的容器 , 而是待点燃的火种 。 ”杨福家生前多次分享他的教育理念 。 徐亚芬介绍 , 学校接待厅上曾有一句标语“一流的学术造就一流的人才” , 经杨福家的建议改成了“一流的学术成就一流的人才” 。 从“造就”到“成就” , 正是从批量生产毕业生的模式转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舞台 , 这与“点燃火种”的理念一脉贯通 。
而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沈伟其眼中 , 杨福家是一位精力旺盛、平易近人的学者 。 他回忆 , 事务繁忙的杨福家常在世界各地开展工作 , 往往一下飞机就能召开一场新的会议 , 条理清晰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 不管是面对管理人员、教师、校工还是学生 , 杨福家总是十分亲切 。 杨福家还捐出个人积蓄成立了“梦想奖学金” , 激励在第二课堂等方面表现出优秀潜质的学生 。
就在一周前 , 宁波诺丁汉大学2022届学生迎来了毕业典礼 。 打开典礼手册 , 学生们看到了杨福家的嘱托:“同学们 , 如今我们所处的世界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 。 我希望你们未来无论去往何方、从事什么行业 , 都能用自己的火种为这个世界发光发热 。 我衷心希望每一位宁波诺丁汉学子都能点燃火种、实现梦想 , 我们一起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