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养殖技术知识
1.池塘的选择和改造 。池塘选择:应选择当地水源丰富、水质新鲜、取水排水方便的池塘,或利用现有鱼塘 。每个养殖池面积控制在1-3亩,水深70-80厘米,池脊高度1-1.2米,顶宽1.5米,不会漏水 。为设置水池的进排水系统,进水管为直径80mm的PVC管,由阀门控制 。池塘另一端设有排水管,埋在池塘下方1米处,形成落差,有利于排水 。直径160mm的PVC管通过排水管承插弯头连接,立于水中,露出水面40-50cm,上半部钻有数百个直径3mm的孔 。当水位高出55-65cm时,水会自动排出,控制水位的意图就完成了 。池塘附近,边上布有防逃网 。防逃网埋在地下60厘米,地上100厘米,外面罩着网轮廓,用竹子支撑 。四个池塘各配一个机井,配备5.5 kW水泵,每小时供水80立方米以上,完成微水交换,既保证了高温季节的降温需求,又保证了池塘不缺氧 。2.池塘的清洗消毒:泥鳅养殖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洗消毒池塘,能有效杀灭病虫害,改善底质,增加肥力 。一般水深控制在10cm,每亩用生石灰50kg,漂白粉15kg,倒入全池 。第二,鱼苗放养池是用来养殖泥鳅的 。一般每平方米投放泥鳅150-200条,每亩投放泥鳅4-6万条 。泥鳅要规范规则,大小间隔不能太大,避免大泥鳅吃小泥鳅 。一般来说,要求一个标准的3-5厘米的种子是明智的 。池塘种植泥鳅时,用聚维酮碘浸泡1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 。三 。养殖管理1 。底肥充足的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 。池塘栽苗前,施足基肥(畜禽均可) 。繁殖食用生物 。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斤 。2.养殖方法:人工养殖泥鳅,还需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米糠、豆渣、豆饼、麦麸等 。一般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0.5%-3% 。温度在20-27时,泥鳅摄食最多,可适当增加摄食量,促进其生长 。投喂方式要定点设置,提高饲料利用率,投喂时间要傍晚,因为泥鳅主要在夜间投喂 。3.水质调节:养殖池塘的水质对泥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施有机肥,水色黄绿,透明度30cm,pH值中性或弱酸性,附着微流水 。如果水质太稀,透明度太高,就要适当施肥 。池水的温度应保持在25 ~ 28 。水温超过上限时,应立即灌满井水降温,水位保持在50 ~ 60cm 。4.平时处理:主要加强池塘巡逻,询问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泥鳅的进食情况,设备工作情况等 。并做好记录 。高温季节坚持微流水,每天写新水,日传播量达到10%以上 。每天投饵时,检查泥鳅是否逃到网外,检查有无田鼠咀嚼和操作不慎对逃网造成的损伤 。陆地笼子常用于网外捕捉 。根据捕捉的多少,可以大致分辨出缺口的位置,便于人工检查和修正 。四 。捕捉方法泥鳅具有钻入土中的特性,比其他鱼类更难捕捉 。一般有两种方法:1 。诱饵诱捕法将饲料放入特制的竹笼中,竹笼放在池塘附近,引诱泥鳅入笼 。这种方法通常在夜间进行,诱捕效果最好
尽量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相关药物残留,确保泥鳅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池塘泥鳅健康养殖技术成本低、见效快、回收率高,适合农民朋友致富 。
文章插图
泥鳅怎么养?
泥鳅的养殖方法可以介绍如下:1 。养殖泥鳅的池塘面积150-250平方米,水深要40-50厘米 。溜鱼处水深60-70cm,泥鳅塘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旧塘、水坑或其他养鱼设施 。水泥池或三重土坑,池底应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 。土池的池壁和池底应捣实、锤实,进出水口应有防逃盖 。放养前,鱼塘和鱼苗塘一样,要用生石灰等消毒 。而且水质要施肥 。毒性消失后,每亩要放养2-3万条泥鳅 。根据水质情况,要经常施用一些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水中培养天然饵料 。除了施肥,每天都要喂人工饲料,喂量可以根据季节变化 。3月为泥鳅总重量的1%,4-6月为4%,7-9月为10%,10月为4% 。池塘里要设食台,食台上要放饲料 。养泥鳅的水要“肥、鲜、活”,溶解氧要保持在2mg/L以上,PH值在7左右 。日常要经常观察,根据水色、天气、食量的变化,更换和补充水分 。发现水发黑、过稠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立即换水 。做好防病逃生工作,每天或隔天清扫一次食品场,擦洗食品桌上的污垢,定期用漂白粉对食品进行消毒 。水面上的死泥鳅和漂浮物应及时捞出 。如果经常巡视池塘,应该马上堵上 。泥鳅又小又滑,即使洞很小,也会钻个洞逃走 。2.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新的水产养殖方式 。它和水田中的其他鱼类一样,可以充分发挥水田的利用价值,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双收,泥鳅双赢” 。要求稻田无地下水涌出,但水源要有保证,田埂要高,下大雨时不能溢水 。稻田里的设施和养鲤鱼的大致相同,但防逃设备更为严格 。早中稻移栽后,可以放泥鳅籽,每亩2万尾左右 。养泥鳅的水田,要忌施石灰,少施农药 。为了提高泥鳅的产量和捕捞规格,应适当投喂 。
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麦麸等,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 。秋季收稻后,可灌深田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将泥鳅捕获上市 。稻田养殖,一般可亩产泥鳅50-100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养殖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组饲养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养鳅种,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但养殖成本较高 。流水养殖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不需施肥 。通常投喂配合饲料或米糖、麸皮、豆饼及动物内脏等 。水槽饲养,用砖砌槽,并用水泥抹光,槽长2-3米,宽1-1.5米,高1.8米 。在槽边开好注、排水口,槽内放松软的泥土约30厘米厚 。每个水槽放入鳅种1-1.5公斤,投喂米糠、螺蚌肉、蚕蛹、蚯蚓、动物内脏及废弃物等 。每10天左右将槽底泥层搅拌一次,一股经4-11个月饲养,每个槽可产泥鳅10-15公斤 。扩展资料一、防敌害设施不可忽视1、蛇、鼠、蛙是泥鳅的天敌之一,在苗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除掉敌害 。在养殖过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围网网布,防范蛇、鼠、蛙等对泥鳅的侵害 。2、鸟类也是泥鳅的天敌,在养殖池塘四周及上空架好天网,防止鸟类对泥鳅的侵害 。因鸟类对泥鳅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笔者通过实地观察,每只水鸟每小时可下池吃泥鳅七、八条,每只水鸟每天可吃泥鳅1斤左右,如果不架好防鸟网,整个池塘里的泥鳅将会被水鸟全部吃光 。防鸟设施可布天网全池上空覆盖;也可采用人工驱赶水鸟的方法 。3、加强对池塘进、出水口处防逃设施的维护,防范各种野杂鱼、各类有害生物通过进、出水口处溶入池塘水体,造成对泥鳅的侵害 。如乌鳢、黄颡鱼等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会直接危害泥鳅的生命,因此不可忽视 。二、科学调水,池塘水质肥活嫩爽不可忽视 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在离开水的情况下,泥鳅仍可存活3—5小时 。人们常说的“牛坑眼里 、石灰洼里、 污水沟里”等都能养泥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在高密度的泥鳅养殖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水质,就成为人们生产中的一道难题 。1、由于养殖密度大,饵料投喂量就增大,排泄物增多,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藻类繁生,水质恶化,泥鳅就容易发病 。2、池底淤泥、腐殖质等物质腐烂,导致水体溶氧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如硫化氢、硝酸铵等有害物质,引起泥鳅因缺氧或有害气体的影响而死亡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一是要适时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二是要用“解底”制剂清除池塘底层的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三是要经常换水,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换水就是放掉池中的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此来改善水质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可以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来培肥水体,但肥性要有度 。如果水太肥不仅滋生有害藻类,而且还滋生有害病菌,这对泥鳅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调节水质,确保池塘水质肥活嫩爽,不可忽视 。三、科学配食,定时定量投喂不可忽视 养殖泥鳅在放苗种时,常因规格不齐,大小不一,喂养的食量也自然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很明显 。如规格在3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喂食量占泥鳅体重的5‰;规格在2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喂食量占泥鳅体重的6‰,但蛋白质的含量要求高些,一般在34个蛋白含量 。然后,又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逐步调整投喂量,如5—6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3%—4%,7—8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6%—8%,9—10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4%—5% 。同时在不同的养殖阶段对饵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一样,养殖前段要求蛋白含量34%,中后期要求蛋白含量保持在32%,若蛋白含量低了,对泥鳅的生长是不利的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幼小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中后期,虽吃一些植物,但以植物的须根和腐植物为主 。因此,科学配食,定时定量投喂不可忽视,掌握泥鳅不同阶段的食性和食量,是科学定量的前提,同时还要根据养殖泥鳅人工驯养的特点及季节、气温、水温的变化,合理确定日投食的时间段,喂食的时间段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情况下调整幅度不宜过大 。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视 防病治病是水产养殖全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千万不可忽视、更不可麻痹大意 。对养殖泥鳅的病虫害预防要有针对性:一是细菌性疾病,一般20天左右预防一次为宜 。二是寄生虫疾病,一般25天预防一次为宜 。三是营养性疾病,一月一次预防为宜 。营养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在保肝护胆,增强体质 。参考资料:桃江县畜牧水产局-泥鳅养殖技术福建省人民政府-泥鳅养殖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泥鳅养殖技术,怎样养泥鳅,泥鳅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不过,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泥鳅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 。现在,咱们就到山东省的微山湖畔去看看,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一、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 。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 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 。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 。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 。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 。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 。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 。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 。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 。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 。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 。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 。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泥鳅的人工繁育 1 泥鳅人工繁育的时间和方式 春季来临,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 。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 。泥鳅的人工繁育采取的是创造自然环境,让其自然受精的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选择好亲鳅,二是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三是孵化时的科学管理 。2 选择健壮的亲鳅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从沟塘捕捞,也可以到集贸市场上选购 。亲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龄泥鳅,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发情期的雌泥鳅肚大腹圆,整个腹部膨胀的颜色发白,有光泽,用手轻压感觉柔软,生殖器突出 。3 繁育池的准备 繁育池可因地制宜建造,一般选择在进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地方,可用砖临时垒个池子,然后铺上干净的塑料布,也可采用长方形不锈钢铁箱为繁育池,面积根据孵化数量而定 。池子的深度在1米至1米五左右,不可以太深 。繁育池在使用之前要打扫干净,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都刷干净 。繁育池使用前三天注入新水,水深不超过50厘米,为了提高孵化的成活率,新水晾晒三天之后才可以放入亲鱼,放鱼前需要测量水温,合适的水温是18摄氏度到30摄氏度 。水温稳定之后,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把水草用清水冲洗干净,仔细检查水草,去除水草上附生的小虫子等等,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两条雄泥鳅,一条雌泥鳅 。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等到雌鳅排出卵后,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因受精卵粘附性很差,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所以等受精卵形成后,就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 。4 鳅苗的孵化和饲养水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的情况下,3天即可孵出鳅苗 。刚刚孵化出的鳅苗长度大约5毫米,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色,3天后开始主动摄食 。从第3天到第8天,可以用煮熟的鸡蛋黄投喂,每隔三至5小时投喂一次,投喂量不宜太大,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 。鳅苗繁育的时间是4到5月份,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鳅苗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 。泥鳅喜欢动物性饵料,因而,从第5天开始,就要加喂洄水等有营养的饵料 。洄水是指的是自然界中湖泊、坑塘里富含大量草履虫的水体 。因为草履虫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成群漂动回荡,所以称之为“洄水” 。打捞鱼虫之后,用200目筛网过滤,过滤后这些极小的浮游生物是鳅苗最喜爱的饲料 。孵化后10天左右,泥鳅渐渐长大,可以摄食更大一些的鱼虫,所以饲喂的饵料从200目筛的洄水,逐渐增大到100目筛,80目筛的鱼虫 。随着鳅苗摄食量的增加,随时调整饲喂的次数,到30天为止,调整为每天投喂两次,早晨一次,傍晚一次 。泥鳅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后30天,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如果是规模化养殖,这时便可以给它经过碾碎泡制的配合饲料了 。由于鳅苗采用的是静水养殖法,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要使用经过晾晒的水,与繁育池里水温差不超过1-2℃ 。三、泥鳅成鳅的养殖 从鳅苗孵化,大约60天的时间,泥鳅就长到了5至8厘米,这时的鳅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养殖了 。鳅苗入池之前,池塘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 。1 池塘曝晒和消毒 池塘曝晒 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 。挖出底层淤泥 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的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入池之前,必须要清除底层的淤泥 。一般情况下,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小车推到远离池塘的地方处理 。生石灰消毒 在生产中,提前一周左右,采用生石灰消毒 。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 。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 。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千克,直接泼洒到汤底,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 。2 鳅苗入池 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5到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00-150尾,7到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在泥鳅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 。下面,我们来看看泥鳅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3 成鳅的日常管理 饲料的配制和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最好使用配合饲料,一是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二是因为配合饲料使用方便,对水质的污染小 。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5到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8至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 。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的不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也不同,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种饲料的配方: 1号饲料:麦麸42%、豆粕20%,棉粕10%,鱼粉15%,血粉10%,酵母粉3% 。2号饲料:麦麸48%、豆粕20%,棉粕10%,鱼粉12%,血粉7%,酵母粉3% 。3号饲料:麦麸50%、豆粕20%,棉粕10%,鱼粉10%,血粉7%,酵母粉3% 。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时候,要沿着池塘的边缘泼洒,要求泼洒的非常均匀,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引起抢食的现象 。饲料投喂每天两次,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 。那么,饲料撒在了池塘里,怎么判断是否吃完了呢,可以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 。观察台成杠杆结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喂完料1小时以后,饲养员要翘起筛网看一看,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已经吃完 。这个观察台还起着查看泥鳅生长情况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轻易地看到,泥鳅长到多大了,泥鳅的生长状态怎样等等 。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 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泥鳅摄食减少,甚至停食钻入土中 。所以饲养员要经常测量水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一次水温,如果水温过高,要及时加注新水 。泥鳅养殖中的水质管理 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20至25厘米为宜 。泥鳅是非常泼辣的生物,基本没有病害,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会因为泥鳅的密度大、投喂的饲料多、产生的粪便多等原因,造成池塘里pH值的改变、溶氧量的改变和氨氮含量的改变 。这些数据影响着泥鳅的生长发育,而光靠饲养员的眼睛看是不行的,简易的方法是使用试纸来正确判断这些数据 。对于pH值试纸,养鱼的朋友都不陌生,pH值就是指水中的酸碱度 。它的使用非常简单,根据说明书的方法操作,最后对照pH值试纸上的颜色,就可以轻松的知道水中的pH值是否符合要求 。泥鳅生长最适合的pH值是7至7.5,由于池塘中藻类植物的生长,泥鳅养殖中常常会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可以通过泼洒生石灰的方法来调节 。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溶氧量指水中氧气的含量 。测试溶氧量的时候将水样加入5滴溶解氧试剂,与色卡颜色比较,即可得所测水样的溶氧量 。温度过高,水中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溶氧量降低 。当水中的溶氧量每升为2毫克以下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多注入一些新水,新水加进来,旧水换出去,整个池塘里的水就会形成对流,这样清新的水就能带进来足够的溶解氧,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否则就会因为水中的溶氧不足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的毒性较强,会使泥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造成泥鳅慢性中毒,抑制生长 。氨氮含量过高是由于泥鳅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分解造成的 。测量氨氮含量的方法与测量溶氧量的方法相似,泥鳅养殖池中的氨氮含量不能超过0.03,如果氨氮含量偏高,可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明显降低底质和水质的有机物含量,从而减少有机物质分解产物氨氮的释放 。检查防逃措施 泥鳅的身体很小,即使池壁和池堤的洞穴很小,它也能钻洞逃跑,所以饲养员每天巡池的时候,必须检查池边的塑料布是否严实,防逃网是否结实,注意堵塞漏洞,防止逃跑 。每天打扫卫生 饲养员每天都要打扫池塘边的卫生,尤其是要拔除池埂的杂草,防止杂草过长落入水中,成为泥鳅逃逸的道路 。除了打扫卫生,还要打捞池塘里的有害昆虫,要把死鳅打捞出去,如果发现泥鳅有异常现象,及时分析处理 。四、泥鳅的捕捞 泥鳅从5、6月份下池塘,11月份就能长到15至20厘米,这个时候就可以起捕销售 。泥鳅一般采用地笼捕捉,地笼是用竹蔑做支架,用鱼网做成的圆形笼子,泥鳅从一头的小孔游进地笼,便留在了笼子里,不能再钻出来 。用地笼捕捉泥鳅不会伤害泥鳅身体表面的黏膜,能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捕捉泥鳅可以在早晨下笼,下午收笼,沿着池塘每隔3米设置一个地笼 。彻底清塘之后,还会有零零星星的泥鳅落在池塘底部,这时候,可以用手抄网在捕捞一次 。捕捉到的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提高运输时的成活率 。
文章插图
泥鳅养殖【养殖培训交流会演讲 2017泥鳅养殖交流会】这是养殖泥鳅的资料,不知行不行?泥鳅的生命力很强、繁殖快、饵料杂,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 。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核黄素、磷、铁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对面疔、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 。它已成为庭院养殖、坑塘等小水面养殖的主要品种 。近日编辑接到讷河市马德君来信询问泥鳅的养殖技术,现请专家介绍如下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 。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 。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 。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 。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 。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 。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 。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 。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 。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 。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 。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 。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捕捞方法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 。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食饵诱捕: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刁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 。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 。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 。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病害防治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1、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 。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 。主要流行于夏季 。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入氯霉素投喂 。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米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 。病鳅可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有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 。流行于7 8月份 。可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米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2、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防治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 。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 。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防治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米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 。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 。预防主要是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立方米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米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届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 。世界上有泥鳅十多种,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真泥鳅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 。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但是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 。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 。一、泥鳅的人工繁殖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 。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 。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 。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雄鳅要求体长12c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追星”明显 。雌雄鉴别是: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园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 。雄鳅体型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2.人工催产(1)常用器具产前必须备齐常用器具 。器具品种为直径6cm的研钵2只,供研脑垂体和精巢之用;容量为1一2ml的医用注射器数支及4号注射针头数枚,用于亲鳅注射催产剂;解剖剪刀、刀、镊子各2把.用于摘取精巢;毛巾数条,家禽翅膀上的硬质羽毛数支,1000ml细口瓶1只,20或50ml吸管2支,水盆或水桶数只,用于亲鳅产前暂养,白色搪瓷碗数只 。(2)催产泥鳅人工催产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晚,要求水温稳定达到20℃以上 。催产药物一般常用的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400国际单位、或鲤鱼垂体1个、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也可采用体腔注射,雌鳅注射剂量为0.2ml、雄鳅0.1ml,注射深度o.2cm 。注射时间以泥鳅于次日凌晨达到发情高潮为标准 。注射后的亲鳅放入2mx1mxo.5m(长x宽x高)的网箱内,每只网箱放亲鳅50组,雌雄比例为1:1.2—1.5,同时在网箱内放置若干鱼巢 。(3)人工受精在临近效应时间时.若发现雌雄亲鳅追逐渐频,有雄鳅将身体蜷曲住雌鳅身躯,雌鳅呼吸急促等现象,说明发情高潮来临,此时挤压雌鳅腹部有金黄色卵子流出来并游离,说明可以进行人工授精了 。人工授精宜在室内进行 。一人将成熟的雌鳅用毛巾裹住,露出肚皮,并轻轻挤压腹部,将成熟卵子挤入干燥的白搪瓷盘中;另一人将配制好的精液浇在卵子上;第三人用手轻摇瓷盘,并用羽毛轻轻搅拌数秒钟后,加入少量清水以增强精子活力.提高授精率 。然后将授精卵漂洗几次,放入孵化缸中孵化 。(4)孵化管理在—孵化缸中应放入相对集中在同一时间内的授精卵 。孵化用水要清新,含氧丰富,无污染,溶解氧要求在6—7mg/1,ph值在7—8之间,每1毫升水放卵2—3粒 。孵化缸中水流量应控制在能把授精卵冲到水面中处,到接近水面时逐渐向四周散开后逐渐下沉为准 。孵化适宜水温为20—28℃,最适水温为25℃,水温在24—25℃时约30—35h可孵化出苗 。鱼苗孵化出后应继续在原缸内缓流水暂养,待大部分仔鱼卵黄囊基本消失后,向缸内投喂煮熟的蛋黄,每20万尾1个蛋黄 。连喂2—3天后,即可下池转入苗期培育 。二、池塘规模化养殖所谓“规模化养殖”指在同一地点集中连片百亩甚至几百亩上千亩的泥鳅高产养殖生产 。要求平均单产500kg以上,并集苗种培育、商品鳅生产、饲料供给、及商品集中销售一条龙生产 。为市场提供充足大量的商品泥鳅 。1.场址选择泥鳅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尽可能达到:水源要充足可靠;水质清新无污染;给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之地 。2.成鳅池的建造池塘面积为1oo—300平方米,在建造成鳅池时,考虑到泥鳅特有的潜泥性能和逃跑能力,池的四周必须高出水面40cm,选择材料最好是水泥板、砖块或硬塑料板,或用三合土压实筑成 。也可用纱窗布沿池塘的四周围栏,纱窗下埋至硬土中,上高出水面15—20cm 。池深要求80—100cm 。底层要有淤泥20—30cm,水深保持在30—50cm 。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排水口设在池塘正常水平面相平处,排水底口设置在池底鱼溜底部,进、排水口用密网布包裹以防止泥锹鳅跑 。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设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35cm 。鱼溜四周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 。3.放养前的准备与放养放养前10天,清整鳅池,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 。再用生石灰清塘 。池水深10cm时,每10平方米施1千克生石灰,将生石灰化成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 。清塘3天后,加水30cm即可施基肥 。基肥的用量:鸡粪每10平方米施3千克;若施入粪、猪粪、牛粪时每10平方米施5千克;若施化肥每立方米水可施氮素肥7克,磷肥1克 。用以培养繁殖浮游生物,从而使鳅种下塘后即可摄食天然饵料 。鳅种放养前可用8x10(负6次方)或10x10(负6次方)漂白粉溶液进行鱼种消毒,当水温在10—15℃时浸洗时间为20—30分钟 。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每平方米放3—4cm鳅种50—60尾,水源条件及技术力量好的可适当增加 。在泥鳅池中可适当搭养中上层鱼类,如草、鲢、鳙等夏花鱼种,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鲫鱼等品种 。4.饲养管理(1).施肥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 。因此,在成鳅养殖阶段,应采取施肥措施来培育天然饵料 。除施基肥外,还应根据水色,及时追肥 。追肥常用猪粪、牛粪、鸡粪、人粪等农家肥,也可施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追肥量视水色而定,一般为基肥的30—50% 。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 。(2).投饵泥鳅食性广 。养殖时除施肥培育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 。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 。当水温在20℃以下时,以摄植物性饵料为主,约占60—70%;水温在21—23℃时,动植物饵料各占50%;当水温超过24℃时,植物性饵料应减少到30-40% 。供泥鳅摄食的动物性饵料有:鱼粉、动物内脏、蚯蚓、小杂鱼肉、血粉等;植物性饵料有:豆粕、菜粕、次粉、麦麸、谷物等 。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 。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5—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饵料 。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5.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调节水质,要保持池塘水质“肥、活、爽” 。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每星期换水1-2次;坚持每天巡塘3次,注意池水的水色变化和泥鳅活动情况;定期投喂预防鱼病药物;勤打扫饲料台并定期消毒;发现病害时及时治疗;对进、排水口,塘埂要经常检查,发现漏洞及时修复;在气候环境发生突变时,如:天气闷热、气压低、下雷阵雨或连日阴雨时,应注意观察成锹是否浮头 。若浮头严重,应及时冲注新水c做好每日工作记录 。三、常见病害防治1.水霉病由水霉、腐霉等真菌感染而致 。此病大多因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并侵入机体组织,肉眼可见发病处长有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物 。防治方法:用1x10(负6次方)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30分钟;或用4x10(负4次方)溶液的小苏打和食盐配成混合液后,全池泼洒 。2.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病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腐烂 。防治方法:用1x10(负6次方)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0.5x10(负6次方)浓度杀灭海因全池泼洒;或用10x10(负6次方)浓度的四环素溶液浸洗12小时 。3.打印病由嗜水产气单孢杆菌寄生所致 。病鳅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 。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 。防治方法:用0.5x10(负6次方)浓度杀灭海因全池泼洒可达到治疗目的 。4.寄生虫病主要是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等寄生虫所致 。病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 。防治方法:用o.7x10(负6次方)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用o.5x10(负6次方)浓度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防治三代虫病 。四、泥鳅的捕捞、暂养和运输1.捕捞在池塘的排水底口外套张网,随着水从排水口流出,泥瞅慢慢集中到集鱼坑中,并有部分随水流出到张网中,再用水冲集鱼坑使泥鳅集中于张网中 。若在放水同时在集鱼坑之外池塘中,每亩水面用5—6公斤,在火中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研成粉沫:再用水浸泡3—5小时的茶枯泼洒驱赶泥鳅使其快速到集鱼坑中,则捕捞效果更佳 。2.暂养泥锹起捕后,不论是内销还是外运都必须放在鱼篓、网箱、水缸或水泥池中用清水(不投饵)暂养数天 。其目的是:排除体内粪便,提高运输成活率;除去泥鳅肉质的泥腥味,改善食用口味;将泥鳅集中于一处,便于成批起运 。3.运输成鳅的皮肤呼吸和肠呼吸功能很强,运输较方便 。近程运输可采取干法运输,即把泥鳅装在容器内,保持皮肤湿润就可作近距离运输;中程运输可用木桶或运鱼大篓装运,一般1公斤水可装运1—1.5公斤泥鳅 。气温在15℃时,可装运5—8小时;远程运输则应采用降温运送.即把鲜活的泥鳅置于5℃左右的冷藏车控温保温运输 。泥鳅的养殖技术
文章插图
泥鳅怎样养殖?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 。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 。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 。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 。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 。如水温高于 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 。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 。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 。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 。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 。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 。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 。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
- 2017年属鸡几月出生好 2017年养殖鸡小户淘汰
- 江西梅花鹿养殖基地 最近的养殖梅花鹿基地
- 蚂蟥在肛门里能活吗 专门养殖活蚂蝗
- 知了养殖方法有几种 知了养殖 蝉种哪里弄
- 知了猴能人工养殖吗 知了可以去养殖吗
- 浙江丽水鹊山鸡苗 浙江养殖山鸡
- 黑猪养殖出售网站 赵卫东黑猪养殖
- 黑猪养殖出售网站 赵卫东 黑猪养殖
- 裴新华张斌 张斌华泥鳅养殖
- 如何养蝌蚪又大又肥 怎样养殖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