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社区电商新模式!阿里MMC在武汉搞了一场“试验”( 二 )


小店为附近许多居民提供了便利 。 而对夜半归家的人来说 , 这家店的意义更甚于此 。

燕占飞 , 武汉市公安局蔡甸区分局大集街派出所副所长 。 疫情爆发之际 , 他主动请缨 , 带队坚守在火神山医院86天 , 保障医院的正常建设和运转 。

有时 , 燕占飞会在值完夜班后来到自提点 , 取一箱牛奶 , 带给在家等候的爱人 。

在值班室 , 他是坚毅可靠的民警;在这里 , 他可以暂时忘却繁忙的警务 , 获得归家前一次短暂的休憩 。

燕占飞


李少云 , 出租车司机 。 在2018年的纪录片《生活万岁》中 , 这名武汉“的姐”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熟知:担心年幼的女儿无人照顾 , 她把女儿安置在后座 , 带着孩子开夜班车 。

灯影交叠 , 夜色温柔又漫长 , 她不想错过女儿成长的每一分钟 。

这本是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 , 但绝大多数乘客都对此表示出宽容 。 夜班收歇 , 母女俩到家已是凌晨3点 , 团长知道她跑出租辛苦 , 总会在自提点为她留些新鲜蔬菜 。

李少云


张利娟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医生 。 她一度身处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 光是去年的跨年夜 , 张利娟就接诊了120多名发热病人 。

“我经常会想 , 这个病人可不可以不死?”手术台上 , 她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 。 每一台重要手术结束 , 张利娟都累得快要虚脱 。

她习惯在盒马集市买一些零食和水果 , 夜班后顺路取走 , 作为没空陪伴孩子们的补偿 。

张利娟


这个狭小又安静的自提点 , 好像是夜归人的一个缓冲区 。 他们在灯下取货、深呼吸、整理衣领 , 准备好离开繁重的工作回归家庭 。

在这里 , 医生不必再直面生死 , 司机可以和女儿亲密地说话 , 警察也得以喘一口气 , 不用为调解争端、追捕嫌犯而奔忙 。

生活纵然辛苦 , 但谁都需要避风的港湾 。

城市复苏的烟火气
时代记录着这座城市遭受的苦难和重生 。

疫情期间 , 许多武汉本地博主拍摄的Vlog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 人们惊讶地发现 , 这座曾经熟悉的城市流露出陌生的一面:原本人声鼎沸的 , 生出寂静和空旷;原本光彩照人的 , 变得荒凉又疏离 。

冷色调的镜头下 , 最常见的人物是志愿者 , 其次是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警察 。 他们共同组成护卫武汉的城墙 。



随着时间流逝 , 这座城市又逐渐被烟火气填满 。 武汉一天天恢复运转 , “夜归族”们回归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 就像潮水重新涌起 , 岸沿的堤坝悄然淹没在江水之中 。

“他们维持着人们深夜里的安全感 。 ”B站评论区 , 一名网友如此感慨 , “可有些时候 , 他们的安全感也需要别人来照顾 。 ”

这份照顾有时候是当事人的感激、乘客的善意、病人的康复 , 有时候 , 只是街角一盏从不熄灭的灯 。

这盏灯就像是一个信标 , 只要灯还亮着 , 希望还在 , 人就不可能被生活压倒 。

武汉有一句方言 , “不服周” 。

这意味着不甘心、不服输 , 是一种永不认输的精悍、坚韧和顽强 。 疫情之后 , 武汉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恢复新生 , 我们可以将之视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 武汉人的性格底色 。

守望黎明的人们
夜色已经深了 , 徐丽萍还守在自提点前 。 有人问她借剃毛推子 , 给自家宠物狗剃毛;徐丽萍和邻居分享经验:“尾巴和头不用剃 , 我家的猫咪就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