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估值120亿美元AI独角兽,资本退潮,“AI第一股”还有多少可能?( 三 )


这不难看出商汤科技的企图心和野心 。
据相关报道显示 , 商汤科技A+H最快将于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 确定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 关键的是 , 商汤科技极有可能会两地上市 , 在港IPO后继续推进科创板的挂牌 。
目前对于上市一事 , 商汤不予置评 。
但是从目前整个AI企业面临的问题来看 , 上市肯定是改变困局的良药 。
数据服务商企名片数据显示 , 2020年 , 由于AI企业营收普遍面临亏损以及连年高升的负债率 , 导致AI领域融资热度持续下降 , 且单个项目的融资金额下滑明显 , 截至目前共完成305起融资 , 总金额约243.3亿元人民币 , 2018年 , 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23笔交易和667.1亿元 。
而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 ,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依次排名 , 估值分别为500亿、300亿、200亿、140亿 。 四家公司中只有商汤科技的的估值相比于2019年都有所上升 , 估值从2019年的400亿上升到了2020年的500亿 。
诚然 , 前期大量资本的进入 , 让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AI独角兽快速成长 , 如今这股势头似乎已经停了下来 , 投资机构自然不敢再给AI公司过高的估值 。 但容易触发的局面是 , \"AI四小龙\"再次坚定了上市的决心 。

然而这场依靠一级市场输血 , 而获得的短时间的胜利 , 很快遭到了反噬 。 前期大量投资人的涌入 , 已经至使商汤科技等AI企业的融资总额 , 超过了部分上市公司的市值 。
由于AI涉及领域较为广泛 , AI企业经常无法避免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 , 并且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进行解决 , 同时AI产业本身存在的高研发投入和回报周期较长的特质 , 也让AI企业的盈利能力开始遭受质疑 。
历经数轮大额融资的AI行业 , 一级市场显然已经很难承担这个体量的公司 。
此外 , AI企业的多次IPO失败也加速了投资人迫切退出的心态 。
总的来看 , 目前AI企业普遍遭遇瓶颈 , 虽然行业前景很好 , 但存在商业模式变现较差的情况 。 即便想要开拓更大的领域、赋能更广泛的市场 , 也仍然需要较强的资金链 。
纵观AI行业发展史 , AI概念兴起至今已经整整4年 , 我们看见的是AI行业历经从水涨船高到风平浪静之后的正常商业逻辑 。 然而理性市场的回归 , 更是考验着商汤科技的造血能力 。
数科社报道称 , AI四小龙的算法都是建立在一个穷举的基础之上的 , 并没有在算法层面有什么新的突破 , 依然是不停的增加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算法和解决方案 , 并固化到芯片和固定的程序中 , 形成自己的最终对外软件产品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留给\"商汤科技们\"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 谁又能突破重围 , 率先登上IPO宝座 , 如今来看亦是一个待解的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