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背刺"快手,摩根士丹利在想什么?( 二 )


复盘来看,2021年2月5日上市之后,快手一度触及417.8港元,创下1.74万亿港元市值的历史记录,却不想遂即转头向下,不是在下跌,就是在下跌路上,如今市值损失超万亿港元。
皇甫秉昕认为,快手当下有三大消极因素。
快手2021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的净亏损为577.5亿元,同比扩大了89.4%;广告收入为86亿元,而2020年第四季度为85.6亿元,处于滞涨的状态;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数为5240万,同比下降21.8%。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管它是真‘危’还是假‘危’哟!”皇甫秉昕称。
与皇甫秉昕不同,刘依凡有不同的见解。
作为一名股票兼中概互联网ETF基金的资深投资者,刘依凡对市面上的研报自有一套认知逻辑:“咋们炒股就是炒预期,悲观的看到的是问题,乐观的看到的是希望,本来就不是一路人。”
在刘依凡看来,快手不乏积极因素。
一是,快手2021年第一季度直播电商GMV为1186亿,同比增长219.8%;用户时长增长了14分钟,这说明快手的用户黏性在提升,是有质量的增长,其商业价值或被低估。
二是,快手出海有了一定的突破,Kwai、SnackVideo等短视频在海外更接地气,2021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月活跃用户数超1亿,到了4月份月活跃用户数变为超1.5亿。
“300港元都说不准,难道130港元就准了吗?”刘依凡称。
不以市值论英雄,却以市值论高低 相比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态度也泾渭分明。
某公募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刘旭凌告诉锌刻度:“研报是否看好,或者说股价下跌,对企业本身经营无太大影响,毕竟股价是股东层面,经营正常但股价大幅波动的股票数不胜数,只能说看空的人目前暂时占多数而已。”
刘旭凌进一步表示,快手的流量逻辑正在发生微妙地变化。
在传统的认知中,快手以私域流量著称,这种模式赋予主播较大的流量以及更高的声量,却削弱了平台的商业变现能力。
此背景下,其一手培养的主播辛巴竟敢公然与之叫板:“快手,希望你把眼睛擦亮一点,我辛有志可以调动国内所有的资源,请珍惜我的本事和资源。”
对此,快手也收紧了私域流量,逐步向公域流量过渡。
譬如,据辛巴爆料,在2021年6月5日晚的直播中耗资4000万左右,其中仅买量就支出2500万元,换来80万人观看。
“快手正在重塑流量价值,而这个变化在资本市场并未得到体现。”刘旭凌称。
而某私募投资部经理陈听涛,则认为摩根士丹利研报加剧了资本市场对快手的担忧,令市值进一步承压,而市值恰恰是互联网公司决定江湖地位的关键因素。
陈听涛告诉锌刻度:“大家嘴上说的是不以市值论英雄,心里何尝不是以市值论高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市值起飞之前何曾被全球传统车企巨头正眼相看,如今又成为学习的楷模。”
陈听涛进一步表示,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可以筹集发展资金,后者可以获得价值回报。
“没有任何一个公司会永远一帆风顺、业绩一路向上,这不可能也不现实。区别在于,一个上市公司,到底把资本市场、把投资者,当羔羊、当朋友、当救世主,还是当同行者。”沣京资本基金经理吴悦风对此有过精辟定论,“真正意义上最合适的关系,就是你看我顺眼,我看你舒服,你做业绩和概念,我买股票和锁仓,最后形成市场的一致预期。”
从这个角度来看,快手做得可能并不到位。
总而言之,摩根士丹利的研报,在彼此立场不同、利益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的背景下,自然有了南辕北辙的解读,但无论哪种解读都难以否定眼下资本市场对快手“恨铁不成钢”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