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养殖技术资料 马蜂养殖全套技术

马蜂怎么养殖?
黄蜂繁殖方法:选择安静、阳光充足、背风的环境 。方圆1000米内有一定数量的各种树木和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繁殖地 。详细说明:在选择农场场地时,应考虑以下特点:1 .对人和动物的安全;距离人、畜、禽经常出没的区域不应少于300米,因为一旦蜂群受到干扰,200米左右范围内的任何活动目标都会受到危害 。2.有筑巢材料的树木和水源;巢材来自云南松、沙松、蓝桉、马缨花或各种朽木 。3.周边1.5平方公里有多种植物,有利于马蜂食物的多样性 。注意:繁殖黄蜂有两种危险 。首先是被蜜蜂蛰了 。想要繁殖马蜂,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对马蜂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对其生活习性和规律了如指掌,会把被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尤其是大型马蜂的养殖要非常小心谨慎 。(2)即使你是一个保护得很好的老兵,偶尔被蛰一下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1毫克的蜂毒(相当于两只普通马蜂的毒)就可以危及一个对蜂毒高度敏感的人的生命,所以如果你想从事马蜂养殖;你需要逐渐增加对蜂毒的耐受力(医学上叫抗体脱敏)来避免危险 。

马蜂养殖技术资料 马蜂养殖全套技术

文章插图
马蜂怎么养殖
一、名称与属性:马蜂俗称胡蜂,根据种类不同,各地名称略有不同 。比如,在树上筑巢的马蜂统称为“葫芦袋”或“吊袋”,而在洞穴中筑巢的大型马蜂也被称为“大土蜂”、“大马甲”、“老土钉” 。在教科书中,它们统称为马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脉管类,食谱也差不多 。筑巢方式和使用的筑巢材料相同,所以它们的生活条件和繁殖活动基本相同 。二 。生存环境:船只生存能力强,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树木(杂树)就能在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找到它们,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云南已知的胡蜂有20多种,目前已知有繁殖价值的约有8种 。在一定区域内,胡蜂的种类和数量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 。相对来说,植被密度大、多样性高的地区,胡蜂的种类和数量会相对多一些,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植物的多样性会给黄蜂带来充足的食物 。同时,一定区域内马蜂的强弱(巢的大小)、种类和数量可以揭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3.越冬:所有的黄蜂都需要过冬 。到了秋末冬初,马蜂群分散开来,各自寻找向阳背风的地方,在洞穴中过冬 。在云南,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活海拔 。海拔越高,越冬时间越长,海拔越低,越冬时间越短 。最长的越冬时间为11月初至次年3月底,约为140天越冬后的胡蜂存活率极低,约为万分之三到五,只有受精的雌蜂(蜂王)才能存活,每只存活的蜜蜂都是当年每窝蜜蜂的祖先 。所以马蜂的生存方式就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数获得最小的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年复一年的生存下去 。第二节黄蜂的习性和繁殖 。食物来源;黄蜂的食物结构由四类组成;即含糖树脂、昆虫、浆果和花蜜 。含糖树脂:能分泌含糖树脂的植物有:麻栎、麻栎、板栗等 。在壳斗科中,麻栎的分泌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也最高 。其次,一些蔷薇科梨树和糖梨也有少量分泌 。昆虫:其种类复杂,出现以下情况的马蜂无法捕食;1.毒虫或有特殊气味的昆虫,2 。体重是黄蜂本身几倍的昆虫,有坚硬的外壳 。生长发育阶段的毛毛虫,但在交配产卵阶段(蛾期)仍是胡蜂最喜欢的猎物 。浆果:黄蜂主要叮咬成熟的、有虫洞的或即将去皮的水果的果皮,然后吮吸其汁液 。所以有些果农认为马蜂对水果的危害很大 。事实上,被马蜂咬过的水果,95%都是有虫害或破损开裂的水果 。与害虫相比,黄蜂的存在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它们的存在,一是虫害会大大减少,二是会间接提高花期果实的授粉率,从而提高产量 。常见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野糖梨、核果等 。花蜜:常见的花蜜有桉树、香蕉、车前草、党参、野生白山茶等 。此外,约0.1%的云南松针还分泌糖分,这是胡蜂喜欢收集的食物之一 。除了以上四种马蜂的食物,它们还品尝所有动物的鲜肉,尤其是鸟类 。当食物短缺时,它们也会捕食明显比自己小且不是同一物种的蜜蜂或其他黄蜂物种 。
第二,生活习惯和特点;蜜蜂是杂食性昆虫,它们有相同的饮食和以下共同的习性和特征:筑巢:巢材都是用树木的外层树皮,或者腐烂的木头和枯叶,被黄蜂叮咬后用唾液粘成的 。黄蜂筑巢的方式是在里面咬下一层,外面再加一层 。所以,大部分马蜂窝的形状,无论大小,看起来都像一个不断增长的圆圈 。巢基是圆形和多层的,由几个平行的六边形组成,即;他们知道如何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空间 。巢壳由3-5层不规则的铠甲组成,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2-4cm 。这种外壳结构可以保持巢的温暖,防止巢内温度过高 。巢穴保护和食物保护:所有的黄蜂都会攻击任何入侵或接近巢穴的动物,尤其是移动的目标 。所以,当你不小心被马蜂袭击时,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借助植被立即躺下装死,等它在你身边盘旋几十秒后再找机会离开 。否则,你可能会受到更多黄蜂的攻击 。
护食情况多见于大型胡蜂类,当其正在进食(吸取含糖树脂、花蜜或在切割猎物时)期间突然受到干扰时也会向干扰者发起攻击 。所以,当你需要观察和接近养殖胡蜂时,你应该缓慢靠近,以免胡蜂误会而向你发起攻击 。三、繁殖:胡蜂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产入巢础,48小时后自然发育成幼虫初期,此时的幼虫大小与卵区别不大,用40—6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头、口、螯形成开始蠕动,此时成年蜂开始饲其汁类食物 。幼虫期;从开始进食发育到蛹期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第一周以汁类为主食,第二周以固体(昆虫)食为主 。蛹期;从卵到蛹大约为10—15天,此时幼虫发育成熟停止进食,自己作茧于顶部封闭,并开始发育羽化为成虫,同时它一次性将粪排便于巢础底部 。成虫期;从蛹期发育为成虫破茧而出时大约为10天左右,出茧3天后即会自动外出觅食 。胡蜂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25天左右,但是,适宜的气温、湿度和食物的多少、食物类别的质量等都会影响胡蜂的繁殖生长速度 。如果气温在20—25度,相对湿度为60%—70%,同时又有着充足的食物来源,那么胡蜂的生长发育过程会提前3—5天完成 。反之则会推迟5—10天 。四、胡蜂的寿命和繁殖系数:计算方法为;1、把一巢蜂用烟熏晕,称出成虫的总重量和单个重量,计算出蜂总数,然后计算出巢础内的蜂蛹数与成虫数相加,即为该巢胡蜂的“总人口数” 。2、因为胡蜂从幼虫到成虫期仅排一次粪便并永久存留于巢础底部,通过粪便的颗粒可以计算出该巢胡蜂出生总数,经过数次不同地方、不同蜂种的多次计算,用出生数与“总人口数”相比较发现:出生数常常大于蜂总数30%—40%之间,也就是说,胡蜂在不断繁殖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在不断死亡,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胡蜂的繁殖系数大约为;从胡蜂结束冬眠三周后开始筑巢产卵,第一粒卵大约在25天后发育为成虫,以后每天都在产下一定数量的卵和有一定数量的成虫发育成熟,繁殖的数量是以成虫总数乘以2—5即为胡蜂的繁殖系数,它们是以几何倍率的形式增加,例如,每巢胡蜂第一代(一只蜂王)繁殖2—5只,第二代为4—25只,第三代为12—125只、第四代为40—600只…… 。也就是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胡蜂可以由一只繁殖成为400—1万余只 。2、胡蜂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生存环境的优劣,在正常情况下,除蜂王(雌蜂)以外,寿命最长的可达120天,最短的仅为45天 。3、胡蜂的繁殖速度不是绝对相同,它们受地理环境、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来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和限制 。4、越冬之后只有蜂王(雌蜂)才有可能能存活下来 。养殖胡蜂的环境场所和注意事项一、环境:选择安静、向阳、背风的环境,周围1000米内具有一定数量的多种树木、并且有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养殖场地 。同时,选择养殖场地要兼顾以下特点: 1、对人畜安全;距离人、畜、家禽经常出没地带不宜少于300米,因为一旦蜂群骚乱会危及周围大约200米内的任何移动目标 。2、有建筑巢穴材料的树木和水源;巢材来源如云南松、沙松、蓝桉、马缨花或各种朽木 。3、在周围1.5平方公里内具有多种植物存在,以利于胡蜂食物的多样性 。二、注意事项; 应该指出,养殖胡蜂具有两个方面的危险性,第一是被蜂蜇,如果你想养殖胡蜂,你必须先做好下面两件事情;(一)对胡蜂类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它们的生活习性、规律了如指掌,这样会把被蜇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特别是大型胡蜂类的养殖尤其要十分小心和谨慎 。(二)即使你是一个防护严密的老手,偶尔被蜇也再所难免,因为1毫克的蜂毒(相当于二只普通马蜂的毒量)就可以使一个对蜂毒高度敏感的人体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如果你想从事胡蜂养殖;你需要逐步增加对蜂毒的耐受性(在医学上称为抗体脱敏),以免发生危险,其具体方法是;首次取一只蜜蜂(蜂毒量大约为0.1毫克)主动蜇肘或腿部,以后每隔2—3天加倍,直到你能在一天内承受10只蜜蜂蜇后也若无其事时,说明你已经过关,即使以后意外被普通胡蜂蜇上三五下也无大碍,仅有点皮肉之苦而已 。第二是胡蜂经常会在悬崖陡壁或数十米高的树上筑巢,在迁移巢穴或者取蜂蛹时必须树立足够的安全意识,舍取量力而行,以免追悔莫及 。(三)因为胡蜂喜欢捕食蜜蜂,特别是在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的情况下,可能会使100米——1500米内的蜜蜂群体造成危害,因此,胡蜂养殖场应该距离蜜蜂养殖场2000米以上为宜,以免发生冲突 。如何饲养马蜂【马蜂养殖技术资料 马蜂养殖全套技术】1、采集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 。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 。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 。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 。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 。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 。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 。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 。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 。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 。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 。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 。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 。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 。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 。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 。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 。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 。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扩展资料秋季是马蜂的繁殖高峰期,也是马蜂伤人事件高发期 。陈大福也表示,一年中在我国北方的确是在秋季易发生胡蜂伤人事件 。春季胡蜂个体数量处于越冬后的恢复阶段,一般数量较少;夏季胡蜂数量众多,群势强壮,但植被茂盛,树木枝繁叶茂,便于其巢穴隐蔽,至少让胡蜂感觉人类对其干扰和威胁较小,一般很少主动攻击人 。此外,夏季胡蜂的食物充足(外界其它小型昆虫种群数量也较大),其护巢的戒备措施也较为松懈;冬季胡蜂处于越冬期,在北方会完全停止出勤活动,在外界很难发现胡蜂的踪迹,自然也不会遭到攻击 。秋季胡蜂处于秋季繁殖阶段,外界食物较为匮乏(其它小型昆虫种群数量下降),胡蜂的戒备加强,在加上我国北方秋季开始出现植被枯萎,树木落叶,使胡蜂的巢穴更为暴露,这也使胡蜂会进一步加强戒备,人畜稍微靠近,就有可能遭到攻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蜂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小胡蜂为何如此凶悍?
马蜂养殖技术资料 马蜂养殖全套技术

文章插图
野外马蜂如何进行养殖?按照我的经验跟你说说传统的移养法 。首先你要找得到野外的蜂窝 。对于在地底下的马蜂,准备锄头,电筒,塑料袋,网兜,剪刀,棉花、筷子、塑料手套等 。把洞口的马蜂用筷子夹住,一个一个放倒网兜或者塑料瓶里,然后开挖,一边挖一遍把出来的马蜂夹住放好 。知道挖到蜂巢,成蜂也差不多被抓完了 。然后轻轻把蜂巢搬出来,用塑料袋等东西包好拿回家,一定要看蜂王在不在 。找个合适的地方,挖一个洞,扣一个口,也可以放在木桶等封闭空间里养 。搞个蜂柱梁,设法把蜂巢牢牢拴在梁子上,放倒洞里 。然后把成蜂一个个放入洞里,ok 。说起来很简单,操作起来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了 。树上的,晚上悄悄爬上树(上树的七里移养难度太大,果断放弃) 。试图接近到马蜂一米左右的地方 。搞一细细的树枝,把棉花弄在树树枝的一头,静静的等着之前被惊动的爬出蜂巢外的成蜂回去,当然不可能全部进去,因为你在树上会不断摇动,只要蜂巢的成蜂外面少于十只以后,然后把树枝伸过去,慢慢把蜂巢洞口给塞起来 。这一步也可以直接用手拿着棉花团塞洞口 。塞住洞口以后,把留在洞外的几个成蜂搞掉,用手指弹,用树枝抹掉,甚至用一张纸点着赶走 。总之,一定要冷静 。然后用纱布或者塑料袋把蜂巢轻轻套住,包起来,保证不要让蜂跑出来,然后用锯子轻轻的把树枝锯断(手拿着树枝,锯的时候不能晃太厉害),然后下树拿回家 。找个核实的树枝拴上去,把包着的塑料袋拿开就好 。还有一种简单而又比较大胆的做法,直接悄悄上树,然后凭着夜色,耐心的树枝锯断,拿回家 。这种技术要求太高了 。说这么多,没经验的话不要去搞,底下的比较简单,塞住洞穴,出来一个抓一个 。树上的,没经验,肯定是拿不回来的 。马蜂怎么养马蜂的养殖一、主要饲养设备(1)蜂笼 。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 。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 。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 。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 。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 。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饲料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二、饲养管理饲养马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 。(1)采集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 。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 。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 。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 。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 。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 。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 。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 。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 。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 。巢室是马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 。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 。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 。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 。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 。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 。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 。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 。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危害马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 。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瞑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5D后孵化出幼虫 。幼虫穿行于蜂巢内蜂室中,咬食马蜂幼虫,造成蜂巢解体,且巢螟喜夜间活动,而马蜂白天活动,晚上伏于巢上不动,任巢螟将其卵产于蜂巢上而无动于衷 。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马蜂死亡 。对巢螟的预防方法:一是让马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马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二是人工饲养箱中的马蜂,在巢螟产卵的2~3D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 。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 。可以将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 。此外,危害马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 。在冬季越冬时,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马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 。
马蜂养殖技术资料 马蜂养殖全套技术

文章插图
怎样养马蜂养殖所需的设备包含以下几点:1、蜂笼 。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 。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 。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 。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 。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 。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4、饲料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饲养管理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 。(1)采集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 。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 。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 。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 。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 。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 。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 。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 。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 。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 。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 。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 。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 。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 。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 。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 。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 。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 。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繁殖:胡蜂一生营巢而居 。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区别 。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 。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 。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 。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 。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 。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 。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3次发生高峰 。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