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对于苹果AR:罗永浩这句话草率了( 三 )


苹果 AR/MR 头显中将使用到的关键零部件 Pancake 透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与上一代 MR 头显(Quest、Vive 等)中使用的菲涅尔方案相比,Pancake 方案成像质量更好,也更加轻薄,但此前工艺并不成熟,无法大规模运用 。
过去几年随着技术发展,Pancake 方案商用化成为可能,但目前的成本依然不低,根据郭明錤 7 月最新的爆料,明年发布的苹果 1 代头显将配备 2 个 3P(3P 指的是有 3 个镜片)Pancake 模组,总成本达到 30-40 美元(约 201-268 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Quest 2、Pico Neo 3 等 VR 一体机使用的菲涅尔透镜,成本约为每片 15-20 元(一个头显需要 2 片),前者成本是后者的 6-7 倍 。
但是更好的技术不成熟,苹果大可以退而求其次,拿出一个和 Meta、Magic Leap 或者 HoloLens 类似甚至稍好的产品并不困难 。
但苹果没有选择走捷径,这个赛道的所有玩家都在说 AR 是下一代智能硬件平台,但可能只有苹果是真的在全力践行这一点,这也是行业对苹果第一代 AR 产品始终抱以极高期待的原因 。
对于 AR,苹果意味着什么?
当下这轮 AR 产业热不超过 10 年,但 AR 技术其实已经有超过 70 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末,AR 设备就已经被大量运用于军事等领域 。
这轮 AR 热的本质,是由于产业侧计算能力、光学显示等技术的提升,让 AR 设备得以小型化、一体化,有成为消费级产品的潜力 。甚至从长远看,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通用移动计算平台 。
但把计算机从智能手机移到眼镜上的难度,不亚于甚至超过当年把 PC 的计算能力装到巴掌大的手机里 。一方面,要把小型化已经做到极致的手机(目前手机重量为 150-200 克),压缩到更小的眼镜上(能长时间佩戴的眼镜重量一般在 50 克以内);另一方面,设备的显示从几十平方厘米的二维屏幕扩大到视野能及的现实空间,所有显示技术要推倒重来,对芯片计算能力的要求也会大幅提升 。
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但想要变革发生,产品体验首先需要跨过消费者能接受的最低门槛,从这一点上,过去的 AR 硬件开发商没有一个真正做到,其中最大的难题就卡在如何让 AR 设备小型化 。
微软 HoloLens 前后研发近十年,还专门定制了 HPU 处理器,成功实现设备的一体化(把芯片、电池等模组都装进头盔里),但体积和重量(2 代约 500g)决定这款产品只能在有限的 ToB 场景使用,上市六年只卖出 20-25 万台 。
苹果|对于苹果AR:罗永浩这句话草率了
文章图片

HoloLens|图片来源:Microsoft HoloLens 官网
另一个 AR 行业的代表 Magic Leap,倒是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小型化(280 多克),但却是设计上取了巧,把计算单元(处理器)和显示单元(眼镜)分体 。戴智能眼镜还要随时连着充电宝大小的处理器,不仅普通消费者无人问津,就连 B 端也不太买账 。最终产品上市半年只卖出去几千套,这个融了几十亿美金的独角兽也近乎崩盘 。
苹果|对于苹果AR:罗永浩这句话草率了
文章图片

Magic Leap|图片来源:Magic Leap 官网
这些问题苹果也不一定能解决,不然也不至于一直跳票 。但在路线基本清晰的情况下,大家比拼的不是创意,而是供应链和技术的整合能力 。换言之,如果资源最充足的苹果也跨不过消费级 AR 的最低门槛,那恐怕谁也做不到 。
此外,苹果在可穿戴智能设备上其实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品牌和渠道能力 。2021 年,苹果可穿戴设备(包含 Apple Watch、Airpods 系列耳机在内)出货量超过 1 亿,其中智能手表出货量 3825 万,可以占到这个市场 36% 的份额,是第二名三星将近 4 倍 。